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跑是人体器官在无氧代谢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其中100米和200米都是最具象征的短跑,但本质上却有较大差异。短跑的最终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选手的加速能力和维持最大速度时间的长短。200米跑才是真正意义上最高速度跑的“飞人大赛”。近几年在体育强国政策下,我国的短跑项目特别是110米跨栏、100米、200米等逐渐达到世界水平,但在国际比赛上与世界最高水平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本文研究对象是谢震业与博尔特的200米跑全程中各分段速度参数。在200米跑项目中,他们分别是中国和世界的纪录保持者。基于谢震业国际田联大阪黄金挑战赛及博尔特德国柏林世锦赛中的表现,分析两位运动选手200米跑全程的速度变化差异。本文主要运用图像解析法和其他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两位运动选手的相关数据,找出谢震业的优势及不足,为谢震业和国内200米跑项目训练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其结论如下:1.世界优秀200米跑运动选手的速度变化曲线以“单峰型”为主。我国谢震业以“双峰型”为特征,全程跑速度变化起伏较大;博尔特则以“单峰型”为特征,全程跑速度变化起伏较小。其表明博尔特的速度曲线更合理有效。2.本文基于谢震业和博尔特多次比赛的反应时统计得出,两位运动选手无显著差异。表明谢震业的起跑反应时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但稳定性仍需加强。3.加速跑阶段,谢震业起跑后短距离加速能力比博尔特强。但是,博尔特的持续加速距离更长,且减速不明显。4.最大速度阶段,谢震业加速距离较短,途中跑速度落后于博尔特,速度变化起伏较大;博尔特速度变化起伏小,且呈上升趋势。5.速度耐力阶段,谢震业后程持续积极加速,冲刺能力强;博尔特减速较晚,且减速不明显。在速度耐力阶段,谢震业冲刺跑技术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