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主要版本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达纲领批判》成书于1875年4、5月间,公开发表于1891年。《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史上的一部纲领性文献。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及其经济、政治观点和策略思想,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本选题通过《哥达纲领批判》在中国的摘译、片段、全译本的形成为轨迹,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哥达纲领批判》零星传播进行重点梳理,全面系统地对《哥达纲领批判》几个主要全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研究内容,对于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899年以来与《哥达纲领批判》有关的多达22种文本或译者对《哥达纲领批判》译介文献的详细查阅、梳理,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1995年版、2012年版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传播过程中“左倾”意识形态逐渐扭转,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译法逐渐回归原文。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探究《哥达纲领批判》形成、发表的历史过程,总结其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意义。《哥达纲领批判》形成和发表对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准确地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和特征做出了判断,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整阐述了共产主义阶段的分配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理论。第二章对《哥达纲领批判》在中国早期零星传播的梳理。清末民初,《译书汇编》拉开了《哥达纲领批判》在中国开始零星传播的序幕。五四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哥达纲领批判》被连续以摘译、释译、评析等传播模式出现,再次表明了《哥达纲领批判》这一重要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影响的影响日益笃厚。第三章梳理和考察1922年至1925年主要全译本及刊布情形。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真正传播。1922年至1925年,《哥达纲领批判》在中国译介达到了高潮。革命人士熊得山、李达、柯柏年等人在国内主要刊物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了全译。四大全译本所收录的《哥达纲领批判》内容逐渐丰富、结构安排趋于合理,符合了中国政治斗争的需要,也为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理论武器,极大促进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第四章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版本变迁情况。全译本通过对几个主要文本精细的对读,概括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传播达到了一个高潮,特别是1939年何思敬、徐冰译本,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片段、零星传播、再到全译本;文本的转换经过了日译本为主,到英译本、法译本、德译本、俄译本等平分秋色时期,再到俄译本为主,再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原始文字的回归;从早期的期刊杂志露面,到单行本的出现、专题言论集、笔记、摘要、手稿,再到大部头马克思、恩斯全集、选集、文集的编译出版,标志着中国人自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争取话语权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被某些人将其理论阉割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扭曲的意识形态被教条化和狂热化所代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些人“左倾”的口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左倾”意识形态逐渐扭转,反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核心概念译法逐渐回归原文第五章对《哥达纲领批判》不同版本中核心概念的变迁研究。《哥达纲领批判》不同版本中“资产阶级法权”“资产阶级权利”“高级阶段”“过渡时期”的核心概念的变迁,表明了概念变化受译本来源、内容选择、政治、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译者对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在翻译过程中被歪曲、误解、误读等情况的发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核心术语,在理解和实践上不断得到深化和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阐释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的生态、人口和经济现状。在实地调研和搜集整理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移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发现,通过制定
面对省内能源建设工程项目逐步趋向饱和状态,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到今社会又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电建公司如果不拓展业务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其结果不言而喻、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创伤大鼠蛋白合成与肠黏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拘,270—290克,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诗经》里丰富的复音词反映了汉语复音化初始时期的特点,从复音词的组成和构成等方面的特点出发,进行研究,并把《诗经》的复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相比较,反映出汉语复音化发展的
宪法社会学是关于宪法的社会学研究,是宪法学与社会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旨在发现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真实规则。在欧洲和北美,宪法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传统。其中,德国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与实体零售的深度融合O2O无疑是流通创新的方向所在。文章分析了苏宁上线易购、融合双线运营,实现线上线下商品同质同价,然后
目的通过对比子午流注择时温和灸与常规温和灸在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便秘情况的效果差异,从人体气血流注规律角度探讨温和灸在干预慢性心衰便秘患者时干预时辰与干预效果的关系,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温和灸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心血管二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表法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
产地环境对中药材品种资源及质量优劣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麦冬的种属分类、主要药材商品,并将川、浙、荆3个主产区麦冬生长的地理、气候、土壤、水文等生态条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已经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置于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中.如何迎接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对策,是我国学者非常关注的重
近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各项惠民政策不断落实,农村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农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