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跨理论模式进行个体化干预,比较该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差异,探讨跨理论模式干预对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方面是否有效,从而验证该行为干预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发展和完善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实践依据及实施方法。方法便利抽取在南通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病区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对研究对象建立档案,并进行饮食控制依从性问卷调查。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参加科室专题讲座,即每周二在科室示教室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面的课程,护士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实物演练等方式向患者传授知识。知识教育结束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6次,对于患者在糖尿病饮食方面提出的问题给予随机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跨理论模式,根据患者所处的饮食控制行为改变阶段,针对饮食控制方面问题进行一对一个体化干预。干预分两部分,住院期间给予一对一面授课程,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每月一次,连续6个月,共6次。在第6个月末,让两组患者到门诊回访,再次调查饮食控制知识及依从情况,并检测临床指标(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进行效果评价。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3.1进行双人录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5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干预组80例,对照组79例。(1)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糖尿病饮食控制相关知识、饮食依从性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调查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知识掌握及饮食依从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糖尿病病程、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是影响饮食控制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3)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饮食控制相关知识得分、饮食疗法依从性评分及饮食行为改变阶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的结果显示,干预组体质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6个月后自身前后比较:干预组在饮食控制相关知识得分、饮食疗法依从性评分及饮食行为改变阶段方面均优于干预前,而对照组只在饮食控制相关知识得分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指标中,干预组除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外,其余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方面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现况调查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现状不容乐观。2.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依从性及临床指标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教育,是科学、可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