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中药导泻通肠汤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ELS)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估该方案的肠道准备情况、肠道清洁度、腺瘤检出率、不良反应等,以期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1.分组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消化内镜检查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研究方法:采用单盲法,即结肠镜操作者不知道患者肠道准备方案的方法。本研究所有操作者均为至少500例肠镜操作经验的医生。观察组:1、检查前1天:(1)早上9点,将1包中药制剂溶于200m L温开水中,一次性服完;下午3点,将1包中药制剂溶于200m L温开水中,一次性服完。(2)晚上8点,将1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于1L温开水,以每10-15分钟喝250m L的速度在1小时内喝完。2、检查当天:早上6点,将1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于1L温开水,以每10-15分钟喝250m L的速度在1小时内喝完。对照组:1、检查前1天:晚上8点,将1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于1L温开水,以每10-15分钟喝250m L的速度在1小时内喝完。2、检查当天:早上5点,将2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于2L温开水,以每10-15分钟喝250m L的速度在2小时内喝完。嘱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前1天低渣、低纤维饮食,晚上6点后禁食,结肠镜检查时间为检查当天上午11:30前完成。3.观察指标: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肠道准备中肠道清洁度评分、肠道腺瘤检出率、进镜时间、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独立性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x—±s来描述,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布里斯托大便分型、周排便次数、腹部手术史、结肠镜检查原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肠道清洁度比较:观察组升结肠和盲肠(RC)清洁度平均评分、渥太华肠道准备标准(OBPS)平均评分(1.85±0.48、5.77±1.20)均优于对照组(2.10±0.59、6.3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横结肠和降结肠(TC)清洁度平均评分、乙状结肠和直肠(LC)清洁度平均评分、全结肠液体量平均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腺瘤检出率比较:观察组腺瘤检出率为20.0%,对照组为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进镜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进镜时间为(5.65±3.20)min,对照组为(5.60±2.6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感的比率(52.5%)低于对照组(55.0%),观察组不适感平均分(2.90±1.33)低于对照组(3.64±1.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后出现腹胀的比率(50.0%)低于对照组(7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胀程度平均分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腹痛发生率及腹痛程度平均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2.5%、12.5%)低于对照组(45.0%、2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泻通肠汤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前肠道准备中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且患者耐受性佳、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