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菌系与氨水预处理对棉秆降解特性及厌氧发酵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为能源消费大国,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的需求日渐迫切,沼气作为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近年来为各国竞相发展。我国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但棉花秸秆属于硬质秸秆,木质素及半纤维素层包裹着纤维素层,降低了纤维素的可利用面积,阻碍了纤维素酶和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为了提高棉秆的沼气发酵效率,加大棉秆转化利用率,本文通过复合菌系预处理对棉花秸秆厌氧发酵影响的研究,旨在探明复合菌系MC1对棉秆的降解特性及厌氧甲烷发酵产气效应的影响,分析氨化作用下棉秆成分的变化,明确氨化作用对MC1预处理的影响,明晰混合预处理对厌氧甲烷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提高棉秆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为棉秆高效沼气发酵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  1、底物添加量影响MC1对棉秆的分解,导致发酵液pH、sCOD值的差异。发酵液pH随底物的分解在前2天迅速下降,降至最低值之后不同程度有所回升。底物浓度0.5%和1.0%的发酵液pH值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V”字型,浓度4.0%则呈现为“L”型;pH最大差异出现在第10天,分别为0.5%(8.9)>1.0%(8.4)>2.0%(7.3)>4.0%(6.0),最小pH分别出现在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秸秆添加量越高,所需分解时间越长,pH值则越低。底物浓度为0.5%、1.0%均在第4天sCOD达最大值,分别为5310mg/L、7050mg/L;2%和4%则在第6天和第8天,分别为8040mg/L和11100mg/L;底物浓度越高,sCOD最大值越高,达到最大值的预处理时间越长。  2、复合菌系MC1预处理较强的分解主要集中在前4天。14天后底物浓度0.5%、1.0%、2.0%和4.0%的干重分别减少56.4%、50.4%、32.6%和25.1%;0.5%和1.0%的减重率明显高于2.0%和4.0%,底物浓度越高,减重率越低。同一底物浓度下,木质纤维素的减重率表现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MC1对前两者的分解显著优于对木质素的分解;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底物浓度越高,木质纤维素的减重率越低。短链挥发性产物(乙醇、乙酸、丙酸和丁酸)总量趋势为:4.0%底物浓度>2.0%底物浓度>1.0%底物浓度>0.5%底物浓度;4种底物浓度分别在第6、8、10天达最高值,分别为1.59g/L、2.5g/L、3.47g/L、4.09g/L;底物浓度越高,其挥发性产物生成量越高,所需时间越长。  3、经过30天的厌氧发酵,底物浓度为1.0%、2.0%、4.0%的未处理棉秆的甲烷累计产量分别为59ml/g、56ml/g、50ml/g;经复合菌系MC1预处理3种底物浓度分别在预处理4、6、8天的累计产气量最高,分别为122ml/g、128ml/g和118ml/g。在最佳预处理时间内,相同底物浓度下,复合菌系MC1预处理的棉秆累计甲烷产量较未经处理棉秆分别提高106.78%、128.57%、136%;复合菌系MC1预处理棉秆后,提高了产气量及产气速率。  4、氨水预处理后棉秆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未预处理分别降低36.9%、6%和13.98%,sCOD则升高了49倍;氨化作用下接种MC1发酵液pH值在第10天差别最大,分别为0.5%(8.7)>1.0%(8.3)>2.0%(7.2)>4.0%(5.7),变化趋势与仅复合菌系MC1预处理相一致,但数值偏低;不同底物浓度的sCOD最高值整体稍高于未加入氨水的发酵物,氨水的预处理提高了底物的分解率。  5、最佳预处理时间内,底物浓度为1.0%、2.0%、4.0%时,氨化作用下再经复合菌系MC1预处理过的棉秆比未经处理的棉秆累计产气量分别提高了95.54%、133.02%、159.14%;比氨水预处理下的棉秆累计产气量分别提高了42.21%、69.18%、78.52%。相较于单一接种复合菌系发酵,氨化作用后的复合菌系预处理的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沼液农用可以合理地资源化利用沼气发酵残留物,达到降低农业成本兼顾环境效益的目的。本研究以沼液(以当地农户的生活垃圾、畜禽粪便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替代化肥和农药种植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条根本原则。列宁说:“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实事求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这条思想
湖北省宜都市某化工厂在生产磷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磷矿渣,从2003年1月到2005年3月,在当地三板湖村累计堆放磷矿渣约255万吨,2005年扩大生产规模后,每天向外排放量高达5000吨。
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研究陆地土壤碳循环机制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预测大气CO2含量及全球变化的重要基础。当前土壤碳循环的研
本文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研究了20年来大同市土壤表层(0~20cm)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1) 土壤养分的统计结果表明,20年来,大同市
2014年9月20日,华东六省一市第25次商业经济理论协作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甶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江
稀土元素(REE)是指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ⅢB族,原子序数为57-71,由15种镧(La)系元素及钪(Sc)和钇(Y)共17种化学元素的统称。诸多研究表明,适量施用稀土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均有
普通小麦的改良黑麦是一个良好有益基因源。无论采用单体附加、二体附加还是染色体易位的方式把这些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普通小麦×黑麦)F_1用普通小麦的回交和后来的自交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首次提出土地相关节约利用的相关政策,2015年4月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全面实施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节地评价,2014年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论证规范(征求意见稿)》。显然,国家所发布的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相关政策还比较初级,因此,各地所进行的建
继1990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麻类研究室选育的苧麻品系“2004—1”通过审定,命名为“华苧1号”后,1993年元月,该室选育的“1699”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