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认知损害是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BDP)的核心症状之一,即使治疗后进入稳定期,部分患者的认知损害仍持续存在,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然而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于BDP所致认知损害(主要为执行功能损害)的认识有限,且相关的大脑神经机制不明。因此,本研究采用成熟的神经心理测验工具来探索BDP患者特异性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并结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索与执行功能损害相关的大脑白质变化基础,为BDP所致执行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评定者盲、横断面研究。纳入自起病以来未使用药物治疗的BDP患者和人口学资料匹配的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UDP)、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各46例。对病例组进行临床特征和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所有被试采用Stroop色词测验(CWT)、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西门子3.0T MRI扫描获取DTI数据。第一部分为BDP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特点分析,对CWT和WCST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为执行功能相关的白质结构异常分析,采用FSL 5.0工具包进行DTI数据预处理,通过TBSS进行统计分析,FWE为校正方法,先进行全脑水平组间比较,寻找异常的白质结构区域,再提取差异脑区及假设驱动的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FA、MD、AD、RD值,分析执行功能与相应脑区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BDP与UDP组执行功能无显著差异;BDP患者比HC的CWT正确数更少(P=0.039),两组在WCST测验总分、总应答数(TR)和测验完成时间上可能存在差异(P<0.017);UDP患者比HC组CWT正确数更少、遗漏数更多,WCST总分和概念化水平百分数(PCLR)更低、TR和完成时间更高(P<0.017)。伴有焦虑症状的BDP患者(BDP-A)CWT遗漏数高于HC(t=2.172,P=0.033),不伴有焦虑症状的BDP患者(BDP-NA)WCST完成分类数(CC)、不能维持完整分数(FM)与HC存在显著差异(P<0.05)。BDP患者CWT反应时间与总病程相关(r=0.380,P=0.012),WCST-CC主要受疾病首发年龄和总病程影响(r=0.401,P=0.008;r=-0.333,P=0.029),PCLR与疾病首发年龄呈正相关(r=0.349,P=0.022),与本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309,P=0.044),PE、PPR也与本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WCST总分则与疾病首发年龄呈负相关;UDP组CWT错误数与疾病总病程相关,WCST中PPR、PPE主要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相关(r=-0.373,P=0.014;r=0.347,P=0.023),FM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相关(r=0.317,P=0.038)。第二部分:纳入BPD和UPD、HC分别26、33、39例。全脑水平组间对比显示,BDP、UDP和HC的白质结构无显著差异,FA、MD、AD、RD图像的未校正结果均以未分类脑区为主(P<0.05)。ROI水平的组间对比显示,BDP组左侧扣带FA值高于HC组(t=2.069,P=0.041);UDP组右侧钩束MD值显著低于HC组(t=-2.026,P=0.046)。BDP组疾病首发年龄与双侧扣带、左侧额枕下束完整性相关(P<0.05),总病程与左侧扣带、右侧扣带海马区完整性相关(P<0.05),HAM-A总分与小脑中脚、胼胝体压部和左侧额枕下束完整性相关(P<0.05);UDP组疾病首发年龄与右侧扣带、双侧钩束和右侧额枕下束完整性相关(P<0.05),HAM-A与左侧扣带AD值相关(r=-0.392,P=0.024)。BDP组CWT各项指标主要与左侧钩束完整性相关,WCST与双侧额枕下束和钩束相关(P<0.05);UDP组CWT则与双侧扣带和左侧钩束相关,胼胝体压部、左侧扣带和双侧钩束均与WCST有关(P<0.05);以WCST总分为标准将被试分为执行功能受损组和执行功能未受损组,结果显示两组间白质结构差异不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未用药BDP患者执行功能受损程度较轻,BDP-A患者在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表现更差,BDP-NA患者在非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更差;BDP和UDP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差异较小,BDP患者执行功能表现受本次抑郁发作持续时间、疾病首发年龄和总病程等多种因素影响,UDP执行功能则受总病程和焦虑症状的影响。未用药BDP患者未出现显著的白质结构异常脑区,潜在异常脑区较UDP患者多,且与BDP和UDP患者执行功能相关的潜在白质结构异常脑区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