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一般分类法,电子商务可分为四类:1、B2B即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2、B2C即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3、B2A即企业对行政机关的电子商务;4、C2A即消费者对行政机关的电子商务。而按照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程度,又可以把电子商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如下方面:1、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以及减轻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等方式为企业带,来效益;2、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扁平化、经营管理模式虚拟化和国际化;3、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与传统情况下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电子商务之所以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因为企业成本相对收缩和企业的无边界扩张竞争优势,所谓企业成本相对收缩即边际成本递减,这种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可以同时出现在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三个领域中,电子商务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柔性制造技术的替代效应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路径距离而降低企业内外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产品和服务分销商改变供货方式的交易成本,使之形成企业竞争的壁垒;所谓企业最优边界的相对扩张,是指由于规模管理效应即电子商务运用信息技术使企业以低信息成本共享管理成本,使企业总体管理成本分摊到各个管理环节和流程中,企业规模扩大而边际管理成本逐渐下降,相同的管理成本可用于管理更大规模的企业,即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的最优边界相对扩张了。 既然电子商务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否企业必然应用电子商务呢?文章用进化博弈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探讨了企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和由于环境改变使企业面临“若不应用电子商务则必然被淘汰”的外部压力双重驱动下,应用电子商务成为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这个部分的内容是作者自认为有所创新的地方。 在最后一个部分,文章简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几个主要原因:网络基础设施的供需失衡、经济生活中的信用意识缺乏导致的消费者和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普遍的不信任及国家法律制度如何适应和保护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等,并指出,财政税收、法律法规、信息安全、市场准入、信息观念、技术人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是长期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应用要走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路子,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税收、电子支付、电子签名、身份认证、网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覆盖全国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和消费者信用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