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的生态意识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在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与便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遭受着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人与自然生态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的精神生态严重失衡,整个西方社会被孤独、隔膜所笼罩。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最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将自己对生态的认识通过作品表述出来。在作品中,伍尔夫表现出中庸、平衡的生态思想,提倡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论文以其著名现代主义作品《达洛卫夫人》为例,从自然观、宇宙观、文明观、生死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伍尔夫的生态意识。第一章探讨伍尔夫的自然观。在《达洛卫夫人》一书中,伍尔夫对自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并将她对自然的看法寓于其中。在她看来,自然具有伟大可亲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凶狠可怖的一面。伍尔夫认为人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激和敬畏之情。人类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现代社会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进而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针对这种情况,伍尔夫在作品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号召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平共处。第二章关注伍尔夫的宇宙观。空间和时间是《达洛卫夫人》中的重要主题。对于宇宙的无限与永恒,伍尔夫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她也意识到了人类的有限与短暂。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至人类个体大到人类历史,相较于宇宙而言都显得微不足道。伍尔夫致力于探寻人与宇宙的关系,彰显人之于宇宙的意义。在她看来,爱与博爱是人类在宇宙中留下的光辉印迹。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传达出的宇宙观是其生态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章谈论伍尔夫的文明观。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社会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现代文明在给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自然及人们的精神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一战以后,西方社会充斥着疏离感和虚无感,人们遭遇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伍尔夫目睹了文明带来的福祉与破坏,认为在文明化进程中人们应对生态予以重视。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提出了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她提倡在保护自然环境及关注精神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现代文明,建立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关系。第四章分析伍尔夫的生死观。伍尔夫对有关生死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研究。伍尔夫本人及《达洛卫夫人》中的人物都真切感受到了生的美好与困顿。人们被各自的生存困境所折磨,犹如困兽。伍尔夫并不简单地将死亡视作生命的结束,而是赋予它不可替代的意义。她相信死亡是一种抗争与回归。伍尔夫认为生与死都是生态循环中的一环。通过死亡,人类再次与自然及万物融为一体。除此之外,死亡还能给生者以感悟及前行的动力。这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的生态意识。伍尔夫不断强调平衡的重要性,呼吁建立事物之间和谐的生态关系。和谐的精神贯穿于其生态思想的始终。这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人们所面对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人已成为世界移民大军中增速最快的民族,尤其是美国华人的数量,在九十年代后随着投资移民政策的放开而迅猛增长。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移民行为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非常独特。当与他同时代的人正在为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大唱颂歌的时候,劳伦斯却极力推崇个人自由。他对人性本善的坚定信念,他对个人自由的倡导和对权力
翻译史表明,自从有翻译活动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译者作用和地位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在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中,在以原文和原作者为中心的状况下,译者的开创精神和创造力
“特洛伊斯和克瑞西达”的故事魅力非凡,历史上许多作家都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或重新创作,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诠释,这个故事由此形成了一个传统,版本众多,蔚为大观。其中影响力最大
被动句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是长期被讨论的话题。在这些研究中,有一点是语言学家们认同的,即用在be动词或“被”字后面的词必须是及物的。然而,不久前在网上兴起了大量带有被字句
语料库语言学是上个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语料库研究是—门交叉学科,融合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