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场中超冷原子气体的局域化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冷原子气体及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当前物理学领域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利用光场驱动的Feshbach共振技术对凝聚体进行操控,为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局域化特性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媒质。超冷原子气体的局域态包括物质波孤子、安德森定域化等。本论文从描述孤子动力学特征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NLSE)出发,运用拉格朗日变分法和数值方法对光场中超冷原子气体的物质波孤子、安德森定域化等局域态及凝聚体系统的耦合特性、相互作用和操纵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研究了双势阱中耦合BEC物质波亮孤子的演化规律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参数对囚禁在双势阱中的物质波孤子的演化、交换特性和自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物质波孤子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线性耦合度的增加导致孤子的形状发生变化。随着耦合程度的变化,孤子之间的相互作随之改变,物质波孤子先后呈现出自陷、约瑟夫森振荡现象。  2、研究了在非线性空间调制下呈线性耦合的两组分BEC物质波亮孤子演化特性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波散射长度的空间变化改变了孤子的密度包络;在合适的初始条件下,可以存在稳定的孤子;孤子的演化规律取决于非线性空间调制系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可以对凝聚体实现非线性空间管理。  3、研究了谐振势阱中同时呈线性和非线性耦合的BEC物质波亮孤子的演化特性和动力学行为。变分和数值结果一致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耦合凝聚体存在稳定的孤子和自发振荡行为,并与外加囚禁势、非线性空间调制系数、原子的数目以及藕合系数相关。非线性空间调制对耦合凝聚体孤子和自发振荡产生重要影响,耦合物质波亮孤子的演化规律依赖于非线性空间调制系数的符号和大小。  4、在准一维设置和弱无序的情况下,从NLSE出发,研究了囚禁在随机光斑电势中的BEC的安德森定域化及其膨胀特性和稳定性,并结合无序光场来研究物质波的非线性空间调制对安德森定域化的能量、形状和局域化长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序存在和绝热条件下,BEC呈现出安德森定域化现象;局域态的中间区域宽度和尾部形状均受非线性空间调制影响。
其他文献
1997年,Forster等人发现有机电致磷光现象,打破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量子效率为25%的理论极限,使OLEDs的发展进入崭新的时期。经过十几年的不
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于1946年由迪福克斯引入光学领域,与物理光学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光学的重要分支-傅里叶光学,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概念于1993年引入光学领域。到目前为止,光学傅里叶
磁洞是一种磁场强度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的空间结构。磁洞首先是在太阳风中被观测到的,后来在行星磁鞘、彗尾、木卫一附近以及地球磁层极尖区都有关于磁洞的报道。这些磁洞结
日照时数是地面气象观测的要素之一。测量日照时数需判断光照是否直射光及其强度是否超过规定值。针对现有日照计及其测量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基于光影图像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