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之道论比较研究——兼论对早期道教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道教是道教的初始阶段,《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是早期道教时期的重要著作,是对《道德经》的注释,反映的是对“道”的思想的理解(道论),虽然大多学者认为《河上公章句》是道家经典,而非道教经典,但其养生理论客观上其为早期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老子想尔注》则系统发展了成就神仙理论,通过对二者道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对早期道教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必须注重对“道论”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道教文化精髓,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本文从两部经典的“道论”思想出发,将两者道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二者道论思想的异同、表达的主要思想及对早期道教的影响,以便全面地梳理二者道论思想体系,深入地探讨道教义理,展现道教文化的积极因素。 第一部分,《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作者、成书情况及主要思想。本部分是对二者道论比较研究的基础,主要介绍两部经典的作者、成书的基本情况,反映的主要思想,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主要对二者道论进行比较,特别是关于道之体(本性)的探讨。分四个小部分展开,揭示二者对道的涵义、道与一、道与气、道与宇宙万物的理解,指出二者道论思想的异同,以及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即道之用——成就神仙之道与养生之道。《老子想尔注》将“道”人格神化,显现出其宗教神学目的:《河上公章句》将其看成宇宙本体与自然法则,发展了老子生命哲学,对道之体的理解接近于老子本意。 第三部分是对道之用进行系统研究。道之用即是在道之体的理解的基础上对道之理论的深化,运用道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论。《老子想尔注》侧重于神仙理论,处处以“道”为中心进行说教,神化“道”,将老子道的哲学引向了宗教神学,确立了道教的信仰对象、论证了长生成仙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成就神仙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神仙理论体系,这对道教神仙理论丰富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河上公章句》主要是通过道论发展了老子的生命哲学,提出了因循自然、与道和同、贵精爱气、行气养神、除情去欲、利他无私、谦卑不争的养生之道,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养生理论,对道教的形成发展、深入人心起到了极大作用。这样就可以理清二者在道之用上的异同。第四部分是分析二者道论对早期道教的影响。就道论思想根源而言,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融合争鸣起了主要作用,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有限,并且道家思想面临转型,儒释道三教思想融合争鸣,彼此吸收借鉴,对《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思想理论的构建起了决定作用。通过道论的比较分析,足见《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道论思想为道教发展提供了哲学依据、孕育和发展了神仙理论、丰富和完善了养生理论、促进了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老子想尔注》与《河上公章句》以“道”为中心,通过“道论”发展了各自的思想理论,虽然二者道论思想差异较大,但客观上都为早期道教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是联系道家与道教的枢纽。
其他文献
扬弃“异化劳动”的具体形式,全面实现人的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是实现劳动主体价值的根本途径。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
在两汉思想发展史上,王充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他一生的著作甚丰,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论衡》一书。该书对后世中国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历史上却备受争议,经历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24个字凝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
以人为本,关注人生,是中国哲学的特质。人生天地间,为什么而活?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学人所关注的主要命题。作为“理学之宗祖”的周敦颐,出于对社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