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段圆极化北斗卫星导航天线的小型化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创新、自主研发的全天候卫星导航系统,位列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近年来随着长途运输、船舶、防灾救灾等行业对位置信息和远距离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北斗系统作为集定位、通信两大功能于一体的导航系统,其各类应用必将随之增长,因此设计出能适用于各类定位类终端的小型化多频段北斗天线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本文在介绍了天线小型化、多频段和圆极化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工作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短报文的L(1615MHz)频段和接收短报文的S(2491MHz)频段的小型化双频双圆极化微带天线。天线采用双层贴片层叠结构的设计模式,上层贴片工作在频率较高的S频段,采用对角位置切角引入微扰的方法实现右圆极化;下层贴片工作在频率较低的L频段,利用开槽技术使电流路径变长进而减小天线的实际尺寸,同时利用折线U形槽臂长的非对称性使之辐射左圆极化波。该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了天线尺寸,还实现了双圆极化波的辐射。通过实物测试表明,天线在L频段和S频段具有良好的阻抗特性。仿真结果也表明,天线极化性能良好,且各项指标均满足北斗系统对天线性能的要求。  再以天线小型化技术以及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为基础,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小型化多频段双圆极化北斗天线,该天线能够覆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频段B1(1561MHz)频段、发送短报文的L(1615MHz)频段和接收短报文的S(2491MHz)频段以及GPS系统的L1(1575MHz)频段。天线采用双层贴片层叠结构设计,上层贴片采用矩形贴片开槽的方法,实现在北斗系统的L频段的左圆极化;下层贴片则利用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的多频段小型化性质进行设计,以90°折线结构、金属过孔、贴片中间的非对称十字结构以及4个直角折线槽结构为实现方法,实现在北斗系统的B1频段、S频段以及GPS的L1频段实现右圆极化,使用该方法设计的北斗微带天线能够有效的减小天线的尺寸且实现了双圆极化波的辐射。通过实测表明,该天线在各工作频段具有良好的阻抗特性。仿真结果也表明该天线极化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北斗系统对天线性能的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可用的空间卫星轨位资源与频率资源日益减少,而比较适合开展卫星业务的对地静止轨位更是有限。另一方面,随着地球站天线的口径越来越小,特别是近年来超小
虽然在不少研究者们的深入研究下,视频目标跟踪算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复杂场景中存在的遮挡、光照变化、目标形变及动态背景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目标外观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纸上办公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要求。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利用办公管理系统加强信息管理和提高
H.264是最新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一系列先进编码技术的采用,使其在编码效率、抗误码能力、网络适应性等方面都超越了以往的各种标准,但同时也增加了它的编码复杂度,增加了它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应用多元化的扩展,给网络性能监控和管理带来了难题。尤其是P2P技术的飞速发展,P2P业务占用了大部分的网络带宽。骨干运营商和Internet服务提供
当前旋转部件进行信号采集最常用方法是拉线式、水银式和电刷式集流器,它们都是基于有线连接的数据传输方式,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现在随着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无
本文主要提出了基于P2P技术的多源流媒体信息的传输、同步和播放的模型。众所周知,现有的P2P技术都是针对单源视频进行设计和优化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单源视频的传输和播放技
随着无线网络普及度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无线局域网(WLAN)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WLAN方便了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无线局域网MAC层拒绝服务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