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测量位置、角度、泪膜条件对iCare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0例正常人的60只眼。使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rebound tonometer,RBT)测量30例受试者30只右眼,测量探针垂直于角膜顶点切线时的眼压。再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 GAT)测量30例受试者30只右眼的眼压。然后使用iCare眼压计测量30例受试者的30只左眼眼压,根据受试者在规范条件下和不同测量位置、不同测量角度及泪膜条件下的测量方法分为正常组:探针垂直于角膜顶点切线时的眼压;偏心测量组:探针距角膜中央水平颞侧3mm位置且垂直于角膜切线方向时的眼压;成角测量组:探针与角膜顶点水平切线颞侧呈45°时的眼压;潇莱威组: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后探针垂直于角膜顶点切线时的眼压。 统计学处理:将两种眼压计测得右眼眼压结果行配对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种眼压计测量结果差异及其相关性。将iCare眼压计在不同测量条件下测得左眼眼压结果行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测量条件下iCare眼压计所得眼压值之间的差异。 结果:1、iCare眼压计测量值为15.067±2.067 mmHg,Goldmann眼压计测量值为15.750±1.879mmHg,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76,P=0.15>0.05)。iCare眼压计测量值与Goldmann眼压计测量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0.733,P=0.003<0.05)。2、偏心测量组(18.563±2.027mmHg)比正常组(15.227±2.090mmHg)平均高3.337mmHg,测量值存在极显著差异(t=-15.123,P=0.000<0.001)。成角测量组(17.093±1.883mmHg)比正常组(15.227±2.090mmHg)平均高1.866mmHg,测量值存在极显著差异(t=-6.411,P=0.000<0.001)。羧甲基纤维素钠组(14.927±1.872mmHg)与正常组(15.227±2.09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4,P=0.353>0.05)。 结论:1、iCare眼压计测量值与Goldmann眼压计测量值无显著差异,两种眼压计测得眼压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iCare眼压计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iCare眼压计在改变测量位置、角度时的眼压测量值比规范测量条件下的眼压测量值高,结果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在使用iCare眼压计时应取探针垂直于角膜顶点切线时的眼压值。3、改变泪膜条件时眼压测量值与规范测量条件下的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