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实践都证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必然要求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化发展。这种演进过程的先决条件是逐步加强城乡关系的协调性。为此,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命题,并将其列入“五个统筹”之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表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乡差距比较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统筹中共同前进。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城乡发展的种种不协调成为阻碍这一进程的核心问题。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日益凸显,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决定了财政与统筹城乡发展存在必然的密切关系。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资金引导作用和宏观调控功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扶持力度。这是当前各级财税部门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入手,探讨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在各个领域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财税对策,通过国际经验借鉴与我国基本国情的结合,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希望在学术研究层面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文共分十章,在结构上作如下安排:第一章是绪论,从宏观上说明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并对学术界在相关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概述。这是全文研究的基础工作。统筹城乡发展,财税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推动要素,它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鉴于前人在这方面研究尚属不足,笔者选择了财税政策这一切入点,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力图在学术上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另外,在统筹城乡发展财税政策的相关成果中,对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教育制度建设、公共品供给等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薄弱,笔者选择本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说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三种方法。创新方面则表现为:研究视角上,把财税政策作为考察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这是个崭新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上,围绕财税政策这个核心,把重点放在以往研究未曾着笔或探讨不够的方面;学术观点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第二章从我国近代历史、改革后城乡关系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这是全文研究的铺垫工作。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特定的经济发展道路。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09年间,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一直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资本原始积累不足,资本主义大生产有限,广大的农村经济处于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环境决定了中国必然会形成二元经济结构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在统筹城乡关系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1985年,国家对城乡发展政策进行调整,财税政策重点向农民倾斜;1985—1990年,国家以治理“三乱”为重心,力图协调城乡发展矛盾;1990—2002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国家采取了规范农民税收、“费改税”等措施,试图调整不和谐的城乡关系;2002—2006年,国家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等政策措施,逐步缓解了城乡矛盾。随着我国加入WTO,城乡关系的不协调面临着巨大挑战,农业经济和农民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这也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第三章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财政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城乡关系,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的必然要求。财政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而城乡发展的进一步统筹反过来也会促进财政的更加强大和稳定,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关系。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将城乡关系的理论探讨和二元结构理论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二元结构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论述了二元结构的性质、产生原因及消除二元结构的途径,提出了多种二元结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也先后出现了“城乡协调配套改革”、“城乡良性互动”等主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探讨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国际上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经验,这两章为分析研究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作了准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财税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财政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看,城乡统筹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重新扩大,农民仍是弱势群体;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和储蓄差距明显;城乡居民承受着不公平的负担;城乡公共品供给不平等;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悬殊。从国际上看,统筹城乡发展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诸如: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别;支持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立法化;政府从财政上大力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给予农业税收优惠政策,使农业能够轻装上阵;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支持。第六章至第十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从五个层面分析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包括: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财税对策;统一城乡税制的政策建议;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财税对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财政政策。在各章中,一般都首先描述我国统筹城乡在各个领域的现状、存在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这些政策建议的基本点如下:(1)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坚持公共支出的原则,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任务。(2)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财政资金,对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高新技术农业企业进行直接扶持,推动农业工业化进程。(3)坚持城乡统一税制的改革方向,使农民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在农村的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实行城乡同等待遇,为城乡税制统一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建立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统一税制下对农民有所优惠。(4)坚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教育事业上,着力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强化自身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责任。同时强调县级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县级财政主要保障农村中小学日常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上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资助。社会保障事业上,着重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所有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程度;不断完善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推广改良输液架的设计与患者特殊情况提示牌的制作。方法将输液架顶部的伞端选择任意两条,套上一个圆形的塑料壳,加大直径至1cm,用于悬挂患者特殊情况提示牌。根据患者特
从环境管理体制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化不可持续的问题,通过以政策过程为主线的分析认为:由于公众和媒体作用有限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辨识不足、责任界定环节中存在的各级政府以及
随着人类社会逐渐向信息化社会的过度,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的需要,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高质量、低成本、快周期提供产品,已经成为了当今学术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
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市场主体之间国际与国内竞争都日益激烈。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在保持自身平稳发展的同时,更要追求市场份额的扩大,核心竞争力的增加,而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不仅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也可以防范财务舞弊,加强经营管理效率。在经营环节中,销售业务是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关键环节,具有流程复杂、金额大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互惠互利,不断深化合作与交流,旅游便成为连接沿线国家、城市的重要纽带及桥梁,特别是随之兴起的体验式旅游时代的到来,将不断
余甘子又名油甘子、牛甘子等,是近年新开发的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新兴果品.
电爆喷涂技术作为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是喷涂材料电爆炸现象的应用。电爆喷涂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优势,如电爆喷涂过程对基体材料的热影响小,可获得与基体结合强度高且致密的涂层,特
利用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RSM)的20 km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在近海急剧增强和登陆后急剧减弱时的高低层辐散、辐合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
历史和文学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存在许多与文学相关的内容,将历史教学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既是对悠久传统的弘扬,也是现代历史教育的重要方法。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借鉴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一线教师的成功案例,尝试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主要有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选题的背景和根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