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传承——苏州皋庑吴氏的近代变迁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皋庑吴氏家族自明中叶由徽州歙县迁至苏州,历数代繁衍,成为苏州地区著名的科举世家、文化世家、艺术世家,家族秉持儒贾迭相为用的发展方针,积极培养族中子弟仕进,并在尊祖敬宗收族方面不遗余力,维护族人生存发展,除编修家谱、修葺祖坟、赈恤孤寡贫困外,还于光绪五年建立吴氏崇德义庄,为族人提供制度化保障。吴氏以诗文书画、仕宦关系等为纽带,与苏州其他大族如彭氏、潘氏建立起姻亲、交游网络,确认家族在苏州地方的权力关系,加强吴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晚清以降,吴氏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与维护,在近代苏州地方社会的转型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官民中介的角色。家族致力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完善社会慈善组织、创办新式学堂等方面,推动了苏州社会近代化进程。同时,吴家成员在苏州近代化发展过程中更新观念,适时调整发展方向,体现了家族组织紧随潮流,因时而变的发展策略。  作为传统文化和艺术世家,吴氏在金石书画、收藏鉴定方面成就斐然,第16世吴大潋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晚清金石学泰斗,其嗣孙第18世吴翼燕(即吴湖帆)在绘画、鉴定、收藏方面继承家学。晚清苏州屡遭战乱,上海日渐崛起,吴氏族人顺应时代潮流走出苏州、迁徙沪上。吴湖帆调适上海都市生活,参加各类书画展览活动、遍阅名家作品,继承并扩大了祖上交游的范围,与作家、画家、纂刻家、收藏家、商人、艺人等各界人士密切往来,借助上海提供的资源,苦心钻研,形成了突破南、北宗约束,自成一体,别具风格的青绿山水画风,成为海上画坛盟主。而他心系苏州故里,频繁往返于两地之间,推动苏州书画发展与复兴,又可视为苏沪互动的典例。
其他文献
陆伯鸿(1875-1937)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和天主教人士,是近代上海市政建设的奠基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地方自治思潮的影响下,上海的精英阶层积极倡导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数千堂区里的堂区教士,与教民密切接触,他们是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中的重要成分。本文将通过研究堂区教士的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分析他们的不同角色的属性,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