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此时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随着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根本利益,还关系到整个国家政治稳定。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研究我国养老保障模式意义重大。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不成熟的条件下,构建与其相协调的养老保障模式势在必行。区域差异的存在,说明构建的养老保障模式是有侧重点的,应该体现区域的适应性,以及与当地经济条件、人口条件及社会条件相融合。国内外对我国养老保障模式研讨的文献不少,但从区域差异为视角,研讨的文献却寥寥无几。 本文通过相关学科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数据统计年鉴、文献收集到的有用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首先选取经济、人口、社会三大类等18个指标参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消减指标,然后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统一划分,得到第Ⅰ类7省市,第Ⅱ类23省市,第Ⅲ类1省市。每一类区域选择一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针对老年人养老保障模式意愿选择问卷,经过实地调研;继而采取有序Probit模型,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最后,基于以上的探讨和实证结果,分析了养老保障模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构建三种区域养老保障模式的建议,以及有效实施养老保障模式的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