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衍生工具与银行信贷行为: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在发达经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已有研究多从交易层面探讨产品设计及定价问题,而较少关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同时,中国金融业正逐渐对外开放,国内银行业面临目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客观地评价近年来国外迅速发展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尤其是考察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发达国家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实证验证,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业进行信用衍生产品创新、参与国外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交易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策略制定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和随机过程模型深入考察了引入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商业银行信贷监督行为和信用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化,及对社会福利水平、银行价值水平和风险水平的影响,并利用美国市场的面板数据实证验证了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同时,基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对推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做了尝试性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商业银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信贷监督行为模型、信用风险承担行为模型、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实证以及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问题等。本文主要的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对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结构、特征及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首先对几种主要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相比,信用衍生产品具有与参考资产相互独立、非现货产品和属于表外业务的特征。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主动灵活、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成为国际银行业领先者积极管理信贷组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基金和投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其次,从分析传统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督功能及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入手,通过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督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经济资本调整成本较高、信贷监督成本较低的互惠主义银行会倾向于一直选择符合社会福利最优的“监督一购买”策略,而经济资本调整成本较低、监督成本较高的机会主义银行存在信贷监督弱化问题,这会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市场中声誉机制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改善机会主义银行的信贷监督弱化问题,但由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合约标的贷款的履约情况无法有效地传递出银行信贷监督选择行为的信号,市场中声誉机制的存在并不能完全解决机会主义银行的信贷监督弱化问题;奖惩机制的设立会有效地改善机会主义银行的信贷监督弱化问题,但同时会提高市场参与约束条件,可能会缩小市场规模,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壮大; 再次,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承担行为约束环境的放松效应,通过构建随机过程模型,对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容量有限、存在交易成本且创新能力受限,银行不可能通过信用衍生工具完全转移其信用风险,在信贷市场结构既定的情况下,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转移信贷市场信用风险能力的增强,银行在增加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同时会选择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但是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的增加不会带来银行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张。此外,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对冲信贷市场信用风险能力既定的条件下,银行在信贷市场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中的最优投资选择均对其可支配资产价值和风险水平没有影响; 复次,利用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板数据对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在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从总体上来说,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弱化了银行信贷监督水平。进一步对样本按照交易结构和交易规模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由于声誉效应的存在,平衡交易型和市场丰导型银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信贷监督弱化效应要弱于保护购买型和适度参与型银行;其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的提高并不会持续带来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对样本按照交易规模进行的分类研究表明,信用衍生交易会导致交易规模较小的适度参与型银行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而对交易规模巨大的市场主导型银行贷款规模没有显著影响;其三,无论是对总体样本,还是按照交易结构和交易规模进行分类研究,银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均对其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表明银行在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转移信用风险、放弃部分收益和承担更多风险、追求额外收益间有一个内在的权衡,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收益和风险的一种均衡,其结果是放大了银行系统的贷款规模;其四,在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利用保护购买型和适度参与型银行样本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银行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均与其风险水平负相关,表明在控制银行承担更多信用风险冲动的情况下,采取适度参与、保护购买策略,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能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水平;最后,对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基础来看,我国证券化和衍生产品市场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其发展经验和相应的监管政策都可以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而且,通过对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潜在参与机构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既具有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 最后,结合上文的研究结论,对介入发达经济体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讨经济中的公平问题。资源配置能否做到既有效又公平是经济学文献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讨论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那些广泛地被传统束缚的观念使得经济学家们一
随着资源、环境等自然生态问题的日渐严重,城市经济增长的后劲也日显不足,城市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生态城市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城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能健全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肩负着传承国学文化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困境,为此,就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抛开实际语文技术能力基础上,旨在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