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科技人才和解决创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利器和政府招商引资的热点区域。但同时,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一是开发区作为用地重点区域,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区盲目扩张,占地圈地现象严重;三是已供用地低效利用。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形式下,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企业经营的重点区域,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仅关系着自身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关系区域的经济发展与战略布局。本文在对蒙阴经济开发区2010-2016年土地供应状况、土地建设状况、土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下发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原则,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等方式,构建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蒙阴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和用地效益等5个方面的11个评价指标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根据统一的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对评价子目标、目标的集约度分值以及评价范围的综合分值的演变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在经济开发区评价范围内选择了10家典型工业企业进行了用地集约程度的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阴经济开发区主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工业用地保障充足,用地效益良好,监管绩效成绩显著,但土地利用强度相对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由68.56分提高到97.42分;发展方向区用地效益良好、用地结构合理、监管绩效保持较高水平,但土地利用程度极低、土地利用强度不足,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由86.99分降低为86.2分。未来,蒙阴经济开发区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上述演变分析,本文总结了影响蒙阴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建设指标偏低、批后监管薄弱、投入产出效益低效、企业用地呆滞、土地出让年限较长、低效用地盘活较难。针对归纳总结的影响因素,从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技术推进以及社会参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蒙阴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