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长期的化学防治,甜菜夜蛾已对许多类杀虫剂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多杀菌素是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显著,但是近年来发现甜菜夜蛾已对多杀菌素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但是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机制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选用上海市郊的甜菜夜蛾进行了室内敏感和抗性品系的筛选,对甜菜夜蛾抗多杀菌素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采用浸叶法进行抗性品系的筛选,当筛选到第5代时,抗性是敏感的345.4倍,可以看出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药性发展速度较快,易产生高抗性。选用氰戊菊酯、辛硫磷、灭多威、甲氨基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等5种不同类型的药剂对多杀菌素进行交互抗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这些药剂均对多杀菌素没有交互抗性。用敏感、抗性品系3龄幼虫通过点滴法分别测定PBO、TPP、DEF、DEM对多杀菌素的增效作用,敏感品系分别增效0.7、0.5、1.0、0.6倍,抗性品系分别增效9.8、1.5、2.6、1.5倍。其中PBO对抗性品系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为9.8倍。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进行了酶活测定,结果GST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活性没有显著变化,活性比为1.0倍;抗性品系的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是敏感品系的5.2倍,表明甜菜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无关,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增高有关。 以5龄甜菜夜蛾抗性品系的总RNA为模板,采用一对昆虫细胞色素P450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并筛选出2个新的长度约450bp的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片段,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P450基因片段分别属于细胞色素P450 CYP4家族的CYP4S和CYP4G 2个亚家族,二者分别命名为Secyp4s8-like和Secyp4g31-like基因。其中前一个基因片段的长度为441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146个氨基酸残基;而后一个基因片段的长度为456bp,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151个氨基酸残基。 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克隆得到的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不同品系甜菜夜蛾体内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我们重新设计了荧光定量PCR引物,然后利用绝对定量的方法检测了这2个基因在不同品系甜菜夜蛾体内的拷贝数。结果显示,Secyp4s8-like基因和Secyp4g31-like基因在抗性品系甜菜夜蛾样品中为1.74E+04拷贝/μg总RNA和3.70E+02拷贝/μg总RNA,在敏感品系中为1.45E+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