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设计对电渗加固软土效果的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渗固结与土体水力渗透系数无关,且排水速度快,适用于处理吹填土等极细颗粒土。然而,其自身也存在着“高能耗、电极腐蚀、后期电渗效率低”等不足,这些不足成为电渗法推广应用的瓶颈。因此,本文从通电设计角度展开研究来改进这些不足,以便提高电渗效率。针对电极反转和间歇通电两种通电方式的有效性存在的争议,作者进行了如下工作:关于电极反转,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展开研究。理论方面,在Esrig的8点假设基础上,推导出反转前后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证明了电极反转的理论有效性。试验方面,采用4组不同反转周期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电极反转改善了处理后土体的不均匀性,但从排水量、抗剪强度分析,电极反转整体效果差于常规电渗,且反转次数越多,效果越差。理论和试验结论的不一致,原因是理论假设中忽略了反转后阴阳电极处化学场变化导致界面电势损失的剧增。最终得出“不推荐在电渗工程中采用电极反转”的结论。对于间歇通电,通过7组对比试验,从通断时间比和通断周期两变量来研究其效果。结果表明:将通断周期设置在1~4h内,通断时间比取2.0左右时,电极腐蚀程度显著减小,电渗效果改善明显;然而间歇通电提高排水量的同时,也使得土体—电极脱开严重。因此,推荐与其他工法联合使用以减缓脱开问题。为完善通电设计方案,针对通电设计中另一重要内容—参数设计,提出了设计方案。给出排水体积、电渗透系数等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对于不能明确计算方法的参数,则根据已有工程实例总结出经验取值范围,如给出电势梯度取值在0.2~0.5V/cm之间。本文首次从通电角度对电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整的通电设计方案,有助于电渗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
钢结构有许多优点,例如重量轻,空间大,韧性好,抗震性能好,便于制造、运输与组装等,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程中。但其抗侧刚度有限,当建筑高度较高,水平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结构的侧向
部分充填式钢箱-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其负弯矩区充填混凝土限制钢箱的内屈,有利于增强支座附近弯剪组合下的局部稳定性,提高了承载能力的同时,解决了传统组合构件负弯矩区受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