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的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察制度,是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纵观中国漫长的历史,任何一个朝代,无论存续时间长短,都拥有一套监察制度,以期实现长远统治。作为中国封建时期发展顶峰的唐代,是传统的中式监察制度完善的时期,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唐代尤其是唐前期贞观时期的显著成就与其完善的监察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前国家政治改革可以借鉴的因素。文章的目的在于研究发掘贞观时期监察制度取得成功的原因,解决建立何种监察体系才能使国家吏治清明以及在国家处在上升阶段时,监察机关的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文章首先叙述了贞观时期监察制度产生的背景即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以及唐初特殊的社会局面和政治局面共同影响催生了贞观时期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贞观时期监察制度的指导思想是贞观时期监察机关行使职权所遵循的原则,也是贞观时期监察工作的精神动力。儒家孟子的民本思想是贞观时期监察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统治阶级深刻认识到百姓的支持对于其统治的稳固大有裨益,故设立了严密的监察体系。贞观时期监察指导精神主要包括民本思想、以律之国以及从严治律。以律治国即一切依律行事,即依照《唐律》及其他法令来进行监察,保证了政策的连贯性和处理的标准一致。从严治吏则是从治理成本上进一步发展了民本思想,统治阶级充分认识到管理官员要比直接管理数目巨大的百姓简单很多,吏治清明则民众稳定。文章所研究的贞观时期监察机构是特指贞观时期,中央层面上的监察机构,具体包括中国古代传统的御史台制度和以及唐代以来形成谏官制度。贞观时期是御史台制度稳定的时代,御史台作为中央层面上专门机关,担负着最主要的监察职责。贞观时期的御史台不受其他机关的干涉,独立行使监察权,对于贞观时期吏治的清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与贞观之后的武周时期、安史之乱前后的御史台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谏官,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但是形成固定的谏官制度,却形成了武德年间,繁盛于贞观时期。谏官是不仅是最高统治者的智囊,同时也肩负着规谏各级官员的责任,是监察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贞观时期谏官为了国家的能够繁荣,吏治能够清明,不畏惧皇权,与君主针锋相对,直言规劝,说服君主亲贤臣而远小人。保障国家不走向衰落,对于贞观时期吏治清明现象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传统,贞观时期是中国古代吏治建设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贞观时期监察制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吸取中华传统法律和制度的精华,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正>水果种类繁多,挑起来也有不同的技巧。苹果有许多品种,虽然营养成分不尽相同,但都含有丰富的钾和纤维质。每一品种的成熟季节不同,其口感和外表都不一样。一般选择看起来
<正>说起水,你肯定一点儿都不陌生吧?如果让你试着找找身边的水,你能将所有水的存在形式找出来吗?试试看!小朋友,你找到了哪些水呢?水有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我们
目的:探察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戴、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感戴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问卷对382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1不同性别、
【正】 “四人帮”在控制文坛的时期,大事推行“三突出”等一系列反动模式,流毒极广。大量文艺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现象。“四人帮”所要突出的
<正> 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立邑,始建句吴国。泰伯卒后,由弟仲雍继位,传十七世而至寿梦。从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始,吴国才有确切记年。寿梦时吴国国力开始强盛起来,寿梦自
长期以来 ,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 ,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 ,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方法,能反映出不同地区之间旅游发展的差异。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了中部六省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六省区域旅游竞争力
介绍了承钢钒化工厂回转窑燃料系统和燃烧系统的改造方案,阐述了发生炉煤气站的工艺特点和热煤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良好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