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管理下稻田CH<,4>和N<,2>O的排放及其微生物学过程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农田水分状况发生变化对CH<,4>排放有重大影响,水稻生长期的晒田处理不仅有利于植株生长而且能增加CH<,4>氧化,减少CH<,4>生成.但近年来注意到有利于控制CH<,4>排放的水分管理措施往往会促进N<,2>O排放,而其机理及对大气净温室效应的影响报道甚少.该文对不同水分管理下CH<,4>和N<,2>O的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进行了估算;同时对二种气体排放的微生物学过程进行了研究,观测了相关微生物菌群数量及田间环境因子的变化,并对不同水分处理期间的土壤理化性质对CH<,4>和N<,2>O排放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为制定综合控制稻田CH<,4>和N<,2>O的排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该文分别用静置和旋转培养两种不同的方法构建了人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三维培养模型.三维结构形成后其直径可达1-2mm,细胞紧密多层排列,呈条索状分布于微载体之间,胞间隙
利用DD-PCR技术,我们实验室获得了许多在肝、肝癌中差异表达的EST片段.经过GenbanK查询,其中一个片段DE6可能来自一个新基因.通过筛选正常肝cDNA文库,并结合5-RACE,我们获得
异养鞭毛虫因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真核生物进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在水生态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功能作用,近年来成为国际上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该文以
期刊
期刊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变电站在电网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成熟和新的公共通讯协议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已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步入实践运行。本文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研究背景,对智能化电子互感器的作用原理和功能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的架构组成和IEC 61850协议,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系统运行的特点。从物理和信息流层面阐述智能变电站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
分类即分门别类,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生物科学的研究也是从分类开始的。昆虫分类学是进行昆虫学研究的基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增大、网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分析与仿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电力系统计算分析都是基于中央单元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