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QSn6.5-0.1的组织和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缺陷及裂纹形貌;用钻孔法和X-RAY衍射法测量带材各工序的残余应力值;采用正交法研究冷轧几个工艺条件对该带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得到冷轧QSn6.5-0.1应力—应变曲线;借HP-134工作站和相应软件,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研究残余QSn6.5-0.1冷轧带材是否存在残余应力及其分布情况.通过以上各种实验,查清了引起QSn6.5-0.1冷轧微裂纹产生的原因是:(1)带坯的各种冶金缺陷:如SnO<,2>含量、疏松、反偏析层以及铸锭的组织情况,这些缺陷会成为裂纹源;(2)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会产生各类残余应力和卷曲应力并累积,当应力困积植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就会在裂纹源处产生裂纹.最后,提出避免产生这类微裂纹的有效措施:一是控制铸造工艺,定期对结晶器进行清理(则原来的半年清洗一次改为两个月清洗一次),必要时更换结晶器.同时,加强去气、去渣,即最大限度的减少冶金缺陷,从而保证最佳铸质量;二是改善均匀化退火制度(由640℃/7hr改为680℃/7hr),使锭坯成分充分均匀化;三是加强铣面深度,必要时进行二次铣面;四是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特别是注意材料的轧制—中间退火工艺制度的制定,最大限度的保证材料在出现裂纹前进行中间退火,并尽量使退火完全,以减少残余应力,同时轧制时要特别加强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