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学习的行人再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人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人机交互、公共安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应用的深入,采用深度学习架构的行人再识别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基于属性学习的行人再识别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已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方法,深度学习架构下的基于属性学习的行人再识别算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和更强的鲁棒性,为此,本文基于属性学习的方法进行行人再识别研究,从深度神经网络结构设计、已标注数据信息充分利用、行人属性相关性信息深度挖掘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基于数据集行人属性先验分布的行人再识别算法。该方法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对数据集信息进行了深度挖掘,主要工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数据集各属性之间样本数量不均衡现象,在网络的损失函数计算中进行统一的归一化处理,避免数量差异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数据集各属性内部正负样本不均衡现象,在网络中根据数量占比调整正负样本在损失层中的权重,从而增强正样本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此外,在网络中联合识别行人属性和行人ID,并设计合适的联合损失函数使结果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解决样本数量不均衡所带来的属性识别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再识别准确率。2.提出基于异质行人属性识别的行人再识别策略。该方法进一步对行人属性内在区别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分类标准,将行人属性分为了四个类别,并针对每个属性类别设计识别子网络,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种类属性进行识别。并针对不同类别属性识别方法使用的损失算法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异质属性损失度量函数,使得不同识别方法能在同一个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和学习,并实现了网络参数的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了部分异质属性的识别效果,继而提升了整体的行人再识别准确率。3.提出基于行人属性分级识别的行人再识别架构。该方法深度挖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信息,首先利用注意力模型提取行人属性特征,随后根据行人属性的显著性程度和包含信息量的大小,对属性进行分级;同时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得到能体现属性之间相关性的属性共现矩阵,根据上一级属性的识别结果和共现矩阵,调整下一级属性的识别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网络架构,还有效提高了行人属性尤其是小目标属性的识别准确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行人再识别的准确率。4.融合上述研究成果,设计了一个基于属性学习的行人再识别整体融合框架。该框架将上述三点改进整合进同一网络架构中,解决了各网络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参数调整问题,并设计了完善的算法流程。实现结果表明,相对于已有的行人再识别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对于新手玩家而言,误区是一个很可怕的玩意儿。初入游戏,大伙儿都在卯足了劲冲级,如果因为误入歧途,耽误了修行,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摊上这事儿,谁也开心不起来。因此,涉足每一款新
工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电影自发端以来就从不缺少对工人这一群体的书写,在新中国成立后,工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电影创作中主要的表现对象。工人题材电影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曾经承担了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工人题材电影陷入数量锐减、题材单一的困境
本文介绍利用激光引发固体薄片表面的热透镜效应无损检测固体薄片深层缺陷的理论分析和反射偏转法.面扫描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以三维象或灰度象显示出深层缺陷,实验结果表明:缺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阴道超声、出血模式、宫腔镜结果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探讨阴道超声结合出血模式预测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异常子宫出血(AUB)或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回声异常而就诊于我院并行宫腔镜检查且取得病理结果的绝经前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月经情况(初潮年龄、痛经、出血模式),既往病史(DM病史、HBP病史、甲
在拍照时如果没有掌握好透视规律、拍摄角度和光影的明暗,就会拍出平淡无奇的照片,但自从有了图像后期处理工具,再平凡的照片也都可以大放异彩,其中功能最为强大的当属photoshop,在这里就介绍几个提升平面照片立体感的PS方法。
工业废油的资源化再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紧缺、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乳化液的破乳脱水处理是众多资源化再利用工艺中的首要环节。对于含水量较高、成分复杂
在这网络盛行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网络上的服务也随之增多,在这种趋势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与此同时,WEB攻击手段也在持续发展和升级,对互联网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在常见的WEB攻击中,WEB DDoS攻击具有覆盖范围广、攻击速度快和破坏性大等特点,其能在短时间内对目标网络或系统资源的可用性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本文重点研究WEB DDoS攻击及其相关检测技术,同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