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7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高校调研时针对思政课亲和力差、抬头率低的问题作出了深刻剖析。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课程亲和力的问题。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重要性,为各高校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引。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学生成长的诸多需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引领作用就尤为重要,提升课程的亲和力则成为必然趋势。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研究,对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发展、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在“亲和力”这一原生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一种让学生感到亲近和善、亲切和谐的力量,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关注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热情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对课程接受认可的说服力和推动力。政治性、价值性、理论性和情感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特征。其中,政治性是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落实高校思政课地位与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高校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价值诉求。同时,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资源丰富化、师生沟通便捷化等重要机遇,则使提升课程亲和力成为可能。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探讨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问题,从立足教师关键点、抓住教学内容根本点、找准教学方法着力点、把握教学环境支撑点等方面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