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养分少、透气渗水能力差,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突出。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试验研究微咸水灌溉与木霉对其土壤性状和枸杞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建立适应当地微咸水灌溉的方法,为当地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木霉改良土壤及促进枸杞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微咸水灌溉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处理T4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微咸水灌溉对不同土层的电导率影响不同,在0~40cm土层,土壤电导率与灌水量呈负相关。灌水量较大的处理能够降低盐碱土壤的pH值,但无显著影响。处理T4的枸杞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Na+作为造成盐害的主要离子,当受到盐碱胁迫时,植物的地上部分Na+含量升高。处理T4的Na+含量低于其他处理,但差异不明显。光合作用是枸杞产量形成的基础,与对照相比,微咸水灌溉能够提高植株光合能力,处理T4的枸杞光合能力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处理T4的枸杞夏果和秋果产量显著增加。因此,本试验中,1200m3的灌溉量最适宜枸杞生长,产量最高。(2)施加木霉菌剂能够改善土壤孔隙度等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处理T6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T6的电导率显著降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处理T6的土壤pH值显著降低,于7月份达到最低值。与对照相比,施加木霉菌剂后,土壤总碳、总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全钾含量也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相比,施加木霉菌剂后,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提高。施加木霉菌剂的枸杞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叶片Na+含量降低,光合能力显著提高,产量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处理T6的枸杞夏果和秋果产量显著增加。因此,由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木霉通过改良盐碱地,增强枸杞光合能力,从而提高枸杞产量。(3)微咸水灌溉与木霉互作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电导率,其复合作用优于单一处理。微咸水灌溉与木霉互作能有效降低土壤pH值,其复合作用次于木霉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呈现木霉处理>微咸水灌溉与木霉互作处理>微咸水灌溉处理的规律,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在枸杞生育期均呈现出微咸水灌溉与木霉互作处理≥木霉处理>微咸水灌溉处理的规律。处理T2的枸杞光合能力高于处理T4,低于处理T6。与处理T4相比,处理T2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叶片Na+含量显著降低,与处理T6无显著性差异。处理T2与处理T4相比,枸杞夏果、秋果产量显著提高;与处理T6相比,枸杞的夏果产量显著增加,秋果产量下降。因此,微咸水灌溉与木霉互作效果显著优于微咸水灌溉处理,略高于木霉处理。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1200 m3的灌溉量最适宜枸杞生长,产量最高。木霉通过改良盐碱地,增强枸杞光合能力,提高枸杞产量。两者互作效果显著优于微咸水灌溉处理,略高于木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