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因子疗法的疗愈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高速变革的当下,现代人随之在生理和心理各个维度的压力也逐渐加大,如何在当今社会维持健康的体魄,并降低心理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各学术层次的普遍关注。经过对景观空间的科学性布局,对植物的合理选择,疗愈景观空间能够成为城市居民的庇护所,所营造出的宜人环境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古哲学准则。疗愈景观所营造处的感官空和感知空间,使人们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产生新的希望,从而鼓励资深产生积极向上的心境,有效纾解精神上的苦闷和压力。自然因子疗法是传统中医一直以来重要的康复保健的内容及措施,通过调整自然环境中的多种作用因子,调理各项人体机能。如何在生活中纾解精神压力的负面作用,同时提升身体机能是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伴随着自然助益假说理论的面世以来,学术各界开始广泛认同自然环境对人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的疗愈功效,景观设计中各种自然因子的作用更加凸显。文章基于此,将自然因子疗法的原理和天人合一的传统原则融入空间和植物的设计中,通过学科交叉的分析思路,采用了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如文献阅读、场地调研、讨论分析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疗愈景观设计科学性和特色性兼具的环境设计方法。得出的主要理论成果有:一:疗愈景观置入生活空间的研究对社会有重要意义,可以缓解人们在工作中的压力和生活中的琐碎情绪,提高人体机能,同时减低社会医疗成本;二、自然因子疗法强调人和需求和自然对人的恢复能力,为疗愈景观环境设计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方案;三、园区的疗愈景观设计能够促进景观产业化,激活景观和产业的相互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总结视错觉定义、历史与四个发展阶段、三个成因与四个心理机制、三个分类等基本原理,及在平面设计中的三个语义优势,从多个角度系统深入研究视错觉理论与技术。侧重于紧密结合平面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探讨了六个指导平面的视错觉法则,研究传统平面设计中绘画与字体的视错觉方法与优势,最后结合当代时尚传播领域,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视错觉方法的应用。视错觉是设计中构成造型的概念,打破传统美术的描写手法与视觉的安
历史文化街区是由历史长期发展演变而存留下来的一种极具特性的空间类型,它记录着城市在历史中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兴衰,富有重要的文化内涵,是当今人们生活与发展的重要精神依靠,也是能够在当地形成强大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力量。而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传统商业街在各个时期更是发挥着文化交流、思想渗透传播的纽带和载体,但因其生长在传统社会,很难满足当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种种生活需求,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成果也好坏参半
随着时代的进步,粉丝消费行为已经逐渐成为了粉丝经济中一个新崛起的消费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代粉丝消费行为的现象,总结消费影响下粉丝心理情感上的需要及消费动机,论证粉丝消费行为对文创衍生品策划及设计发展的影响及意义。通过对消费行为学知识的探讨,认识到一切消费行为均来自于内心的需求,粉丝消费行为亦是。通过研究近年粉丝消费行为的表现,总结出粉丝心理情感需求和粉丝消费行为的需要及动机,论述了粉丝消费行为
形式语言是绘画作品创作的重要构架和形式要素,形式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本文将以“形式语言”作为载体。并以“情感”作为线索进行论述,首先依次从形式层面、技法层面出发,简要分析其中暗含的情感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绘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着重以伦勃朗的作品为分析对象。通过了解伦勃朗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方式,来分析其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有助于笔者更好地去深层次的探究一幅画的情感世界,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传统刺绣手工艺之一,以其“精细雅洁”的艺术特色及其丰富的人文价值而享誉海内外,并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苏绣文化正进一步“走出去”,因此在了解苏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苏绣的英译进行研究,有利于苏绣及其所承载的地域文化、服饰文化的传播。本文首先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苏绣文化进行了研究,充分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文
梳篦作为发饰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必备的梳理用具又是一种重要的首服饰物,它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一直都是文化与民俗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想象、愿望与快乐,蕴含着人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与创造。当今社会,梳篦仍在不断地发展,但它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却悄悄隐退了,“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的美人形象已经随着历史远去,大街上随风飞扬的长发和干净利落的短发宣告了梳篦已不再是发饰界的宠儿。但在时代变迁的进程中这些兴盛
本文通过各领域留白艺术手法的呈现,引出留白意境这一概念。解释分析服装的留白意境是构建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儒道互补的精神线索之上,受哲学、美学、心理学的影响,以具象的创作留白与想象的欣赏补白为构成重要元素,阐述服装设计中留白创作手段与留白意境的生成机制。总结留白意境在创作过程中引发观者想象、在接受过程中形成的意义上的留白;将服装设计中的留白从传统理解中的“图案留白装饰”(水墨画等)解放出发,提供新
点翠,作为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流传至今。随着近几年的国学复兴,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也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点翠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既要做到对工艺的继承又要做到对其进行创新设计,结合当下传统工艺发展的经验,在设计思路上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跨文化设计将点翠跨越传统文化的界限,结
宋人在生活中追求形式雅致及品格修养,文人士大夫结成雅集饮酒谈心、品诗论画、焚香抚琴、挂画插花。雅集活动常以绘画、序文的文化艺术形式记录宴会的盛况,宋代文人画家将雅集题材绘画结合时代体现新面貌,北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以“西园雅集”活动为画题,南宋马远以李公麟原本再创作《西园雅集图卷》极具个性化表达,自南宋以后“西园雅集”成为历代画家心摹手追的创作母题。深入研究《西园雅集图》既可以了解宋代文人日常生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首饰设计语言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可应用的材料范围更加广泛。陶瓷材质的特殊质感具有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其特殊的审美表现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应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但从陶瓷首饰的发展历史来看,陶瓷在中国的首饰设计与制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陶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价值有待开发。新技术的出现为陶瓷首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陶瓷首饰从造型变化上有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