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新村潟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微塑料分布特征与表面微生物膜的形成与演替

来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潟湖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污染是海洋环境中突出的问题。海南陵水新村湾是典型的受潮汐控制的弱水动力条件的潟湖海湾,是国家一级良港,其水产养殖业在海南省渔业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红树林和海草床等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也分布于潟湖内,其对保护海岸、净化海水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村湾内大量的渔排、渔网、渔船和疍家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微塑料及其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小觑。微塑料的比表面积大,微生物通过生物膜的形式在其表面进行附着、增殖,形成“塑料圈”,“塑料圈”可能携带有害微生物传播,进而影响周围生态系统。因此,广泛并深入研究新村潟湖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及表面微生物膜形成与演替,对潟湖区微塑料污染防控及周围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研究对新村湾水产养殖区表层海水、红树成林、幼林沉积物与表层水、不同大小海草床斑块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形态、粒径、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1)新村湾水产养殖区表层海水微塑料丰度为5.2±2.7 n·L-1,且人口集中和水动力差的区域微塑料丰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站位,其中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材质的微塑料占比居前三,与水产养殖使用的塑料高度一致;(2)潟湖周边海草床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随斑块大小呈现显著差异,表现为长海草床斑块(宽≈3m,长7~10m)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圆海草床斑块(半径≈3m);长海草床斑块中间有更高比例的纤维状微塑料;且微塑料的丰度与海草的茎枝密度没有显著相关。(3)林龄和潮位对潟湖周边红树林微塑料分布的影响显著,红树成林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91.2±15.0 n·L-1,1972.9±805.2 n·kg-1)均显著(P<0.05)高于红树幼林(49.1±7.3 n·L-1,686.2±64.3 n·kg-1);证实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对微塑料的汇集作用,同时还发现红树成林向陆侧汇集能力最强。其次,本研究针对上述典型系统中丰度最高的三种微塑料(PE、PS和PP)和一种天然材质(木质微粒,WD)进行了水产养殖区60天的原位培养,在第10、30、60天回收样品,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典型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演替特征;在第60天时,我们将培养完成的三种材质样品(PS、PP和WD)转移至海草床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第3、10、30天回收样品,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其表面微生物在海草床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特征;同样在第60天时,将培养完成的此三种微塑料材质样品转移至海草养殖系统,于第12小时取样各部位(海草叶片、海草根状茎、海水、沉积物)表面微生物,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典型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在海草养殖系统的转移特征。研究使用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群落组成聚类分析、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共现性网络分析、KEGG代谢通路等方法,结果发现:(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MPs表面生物膜变厚,其中PS生物膜最厚;MPs细菌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体(WR),且部分微生物为微塑料独有;相比WR,MPs的微生物网络结构更为复杂且分散;对丰度超过0.01%的潜在降解菌和病原菌进行分析,仅发现微塑料上的几种潜在降解菌丰度高于水体,未发现潜在病原菌在微塑料上富集;WR和MPs细菌群落在代谢功能的碳氮循环和耐药性方面有显著差异。(2)三种材质转移到红树林和海草床生态系统后,微塑料表面微生物α多样性呈现不同变化,表现为海草生态系统各中α多样性指数降低,而红树林升高;微生物群落组成门水平上有相似的变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细菌(Cyanobacteria)比例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比减少;PCo A与属水平前25物种丰度显示水产养殖区微塑料与红树林或海草床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3)三种MPs转移到海草养殖系统发现:与CK中细菌相比,有微塑料加入处理的细菌丰富度更高,群落组成、聚集性、聚类分析和生物标志类群上都有明显差异,说明细菌会以微塑料作为载体而转移至海草养殖系统。新村水产养殖潟湖生态系统中微塑料分布广泛,在水产养殖区表层水、红树林沉积物和表层水、海草床沉积物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其丰度居中等水平,根据微塑料的材质可以得出其来源于水产养殖所用材料。水产养殖区微塑料表面微生物与水体中显著不同且没有发现明显的致病菌;当水产养殖区微塑料传播到海草床和红树林时,其表面微生物发生了明显的群落演替以适应新的环境;当水产养殖区微生物转移到海草养殖系统时,海草养殖系统水体,沉积物、海草叶片与海草根状茎都能发现不同于对照组的微生物群落特征。总之,新村湾典型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微塑料污染,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的传播对该系统有潜在生态风险。
其他文献
海洋牧场是实现渔业增殖与生态修复的有效手段,海洋牧场的建设与运行也与沿海海洋环境其他过程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管理与评估海洋牧场的建设运行效果,需要对海洋牧场及其周边海域进行必要的监测。叶绿素a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反映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水平。因此,研究叶绿素a在海洋牧场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并对未来的叶绿素a浓度水平进行预测对海洋牧场及近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紫芽作为一种特色的茶树品种,因其天然积累了大量的花青素,受到了茶树育种研究者的重点关注。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不仅对成茶的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与茶树的抗逆能力密切相关。目前,在玉米和拟南芥等其他物种中,花青素代谢相关研究已较为清楚,但茶树中的花青素代谢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本课题以参与
学位
磺胺类抗生素的人体代谢率较低,导致其大量进入水环境中,严重威胁水生态安全。磺胺类抗生素的传统处理技术存在针对性不强、效率低或能耗高、副产物多等缺点,为此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磺胺类抗生素废水去除技术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水环境中常见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为代表,低温环境下构建电化学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系统,探究电化学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系统对常规污染物氮磷的净化效果,验证电化学强化植物-
学位
微生物诱导沉积碳酸钙(MICP)技术因其高效率、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土体加固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是通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脲酶代谢作用,将环境中的营养盐诱导生成碳酸钙沉积在砂土间,从而起到加固砂土的作用。但鉴于细菌活性较难控制、细菌体积较大等问题导致的加固体不均匀、强度不足等现状,有学者提出了酶诱导沉积碳酸钙(EICP)技术和大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SICP)技术,它们是直接利用小分子的脲酶代替产
学位
本文通过文昌海域和西沙群岛(晋卿岛、永兴岛、羚羊礁、西沙洲)海草生长状况调查并结合邻近海草床水化学参数,研究陆源污染输入对海草床生长状况的影响,在研究区域海草床测定初级生产者以及底栖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不同区域海草床食物网营养结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文昌海域中Cu、Cd、Cr等重金属离子是影响海草生长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些重金属污染可能主要源为沿岸虾塘养殖废水排放,导致海草生境被破坏进而使
学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是自然界中一种具有很强氟富集能力的植物,氟主要富集在茶树叶片内,饮茶成为了人体摄入氟的一条重要途径。茶树体内富集过量的氟会对茶树正常生长代谢造成影响,人体通过饮茶摄入过量的氟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研究茶树吸收氟的机制,对于从源头上减少茶叶氟具有重要意义。质膜H+-ATPase(PM H+-ATPase)是植物中的“主宰酶”,能水解ATP产生能量并把
学位
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异常对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均有影响,如功能性胃肠病、癌症等。研究证明茶多酚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维持正常的胃肠道功能。为了客观理解和科学评价茶多酚对肠道菌群及胃肠功能的调节,充分开发茶多酚的药用价值,本文对茶多酚体外模拟消化前后对肠道细菌的抑菌活性变化、茶多酚的抑菌机理以及茶多酚对胃肠道功能紊乱小鼠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具体结果简述如下:1.茶多酚模拟消化前后对肠道细菌
学位
黑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去腥解腻功效,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微生物发酵是黑茶品质形成的核心因素,目前国内外对单菌发酵黑茶的研究较多,而对混菌发酵黑茶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老青茶为原料,以课题组前期从青砖茶渥堆发酵中筛选出来的16株优良菌株为菌种,探究混菌发酵对青砖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青砖茶混菌发酵加工工艺。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4种霉菌(Q9、MB31、MB
学位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分别是CO2的25倍和300倍,国内外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尝试绘制全球CH4、N2O源汇清单。近岸河口、潟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严重,是大气中CH4、N2O的重要来源,对典型近岸、河口、潟湖等水体中开展CH4、N2O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可为准确估算不同类型水体中CH4、N2O的释放通量及绘制全球源汇
学位
花色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花色的呈现主要决定于花色素的含量和种类。花色素的合成受到植物内部发育状态和外部环境因子的共同调控,而光是影响花色素合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传统名花,在众多的菊花品种中,绿色系菊花彰显出广泛的市场前景,目前对于绿色系菊花呈色机理的研究也较少。在前期工作中发现部分绿色系菊花在栽培过程中,会因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