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细胞水平研究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thylselenoeystein,MSC)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为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化疗,以及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营养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方法:(1)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取对数期细胞进行实验。(2)研究分组:MCF-7细胞正常培养为对照组,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干预为处理组。MSC干预浓度为12.5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干预时间为24h、36h、48h。MTT法检测定MS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NBT法检测MSC对细胞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TBA法检测MSC对细胞内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RT-PCR法检测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3)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MSC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细胞存活率随着MSC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MSC干预处理48h,12.5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53%±1.65%、92.59%±1.31%、70.77%±1.28%、45.02%±3.40%、23.92%±4.36%,除12.5μM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0μM浓度抑制作用最明显。(2)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MSC干预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100μM、200μM干预组细胞变圆、胞核皱缩、染色质浓缩,与对照组差异明显。(3)MSC各浓度干预组均能降低细胞内SOD的活性,升高细胞内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内SOD活性与干预浓度成反比,MDA水平与干预浓度成正比:其中MSC200μM浓度干预组SOD活性最低,为7.31U/mg±0.48U/mg;MDA水平最高,为11.48μmol/g±0.15μmol/g。(4)MSC能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100μM、200μM浓度组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下调明显(P<0.01)。  结论:(1)MSC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大,呈现浓度依赖性。(2)MSC能降低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水平,促进细胞凋亡。(3)MSC能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切为儿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儿童教育理念。陈鹤琴反对把儿童当“小大人”,强调儿童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要把儿童当成儿童,要保护儿童的权利,尊重儿童,不能按照成人的要求教育儿童。这些理念至今仍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幼教工作者。  那么,怎么做才能体现“一切为儿童”呢?  首先,珍视和爱护儿童。真诚地关爱儿童,保护他们的各项权利;认真对待他们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