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非遗”云阳板舞蹈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陇西云阳板舞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一项传统民间祭祀活动,是民间自发组织,有较强自娱性的群体民众舞蹈艺术。云阳板作为历经久年代代相传发展至今的传统舞蹈,在当地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当日组成朝山队浩浩荡荡上山祭祀,队伍庞大,伴随着清脆的击板声,动作队形变换纷繁多样,场面十分热闹且震撼。但随着时代变迁,经济加速发展。在高科技高智能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云阳板舞并不能成为养家糊口的饭碗,更多的青壮年为生计而外出打工,因此,云阳板舞的表演人员逐年减少。同时就云阳板舞本体而言,其形态、服饰等已呈现出落后于时代脚步的情形,不再满足欣赏人群的审美而面临走向被大众遗忘或放弃的危险边缘。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陇西云阳板于2013年顺利成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且从国家在场角度为云阳板的保护和传承发现了生机和活力。本论文也将从陇西云阳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着重保护的同时,试图探索可行途径和能适应大众审美水平的适当发展形式。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中,阐述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依据等。翻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现状,发现对陇西云阳板舞的研究多为本体研究,关于云阳板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发展途径少有提及。第二部分,即本论文的第一章,首先宏观上对陇西云阳板舞产生的地域环境进行了概述,其次就陇西云阳板舞如何产生及其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陇西云阳板舞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即本论文的第二章,进一步阐述了陇西云阳板的本体形态。第四部分,即本论文的第三章,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总观陇西云阳板舞的生存现状,从传承人、地方认同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即第四章,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规章制度,发掘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合理的保护措施。最后是本论文的结语部分,该部分综合上文叙述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陇西云阳板舞的保护和传承意义,希望能够给予本人极大帮助的云阳板传承人及陇西县文化馆以新的启发和可实施之处,做到真正推动陇西云阳板舞前进的步伐。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论文对于陇西云阳板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案例研究,可以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的研究产生些许借鉴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电磁环境日益恶劣,通信系统随时会遭到敌方的干扰和破坏,因此对电磁环境的侦察技术和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成为了通信对抗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
直升机以其超低空飞行能力、独有的悬停特性和高效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装载于非航空型舰船,用以执行海上运输、补给、搜救等任务。舰船空气尾流场是直升机在舰上起降的主
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各专业及各环节之间的配合运作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引进全新的设计施工理念与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项目展开全方位的多维规划势
电子战情报分析系统需要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准确的战场态势情报,例如,通过电子支援措施对敌方雷达或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分选、处理、识别以及全向告警等
钻井过程中,若可实时的测量原油各项特性指标,如原油的组分含量、油气比、粘度、密度、电阻率等,可及时得知地层原油的种类、污染程度等,进而快速调整钻井方案。其中,粘度和密度是原油的物理特性,对原油开采,油藏储量估计起重要作用。传统的粘度和密度测量方法虽精度高,但仪器体积大,实时性差,无法用于井下。因此,设计一种能用于井下在线测量流体粘度和密度的传感器可有效的解决问题。目前,用于井下的粘密度传感器,有振
在射频电缆上添加电磁脉冲防护模块是强电磁脉冲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防护模块能够对电缆中传输的强电磁能量进行抑制,保护敏感电路不受强电磁能量的冲击而损坏。受制于原理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全球化共同发展与合作的阶段,中国也处在传统经济改革和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阶段。自“十三五”以来,区域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等创新词汇更多地摆在大众面前,
与传统的钢结构加固方法相比,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如不会导致严重的应力集中、不会产生残余应力、施工方便、维护费用低等。碳纤维布与钢结构之
随着生产力需求的不断提升,机器人的应用场合及其应用规模日益增多,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需求也在不断加深。当机器人完成运动规划任务时,传统方法需要对机器人及其交互环境进行精确建模,该方法虽然可以有效的完成机器人运动规划任务,但其存在对物理模型敏感、泛化能力差以及实时性差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基于强化学习理论,将模仿学习与机器人运动规划相结合,分别在回报函数可以明确给出以及无法明确给出的情况下,采用
目的 :探讨 ICU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有利于监测、预防和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方法 :本文对我院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ICU内住院病人 ,共 2 0 5例。发生医院感染 5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