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氨基酸与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笼形结晶化合物。在深海水合物钻采以及原油和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水合物很容易再次形成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为防治水合物形成,人们向其中加入化学抑制剂,近年来,氨基酸因其环境友好且具备水合物抑制性等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其作用机制,尤其是与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复配所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通过四氢呋喃水合物形成模拟实验,对亲水性氨基酸及其与动力学抑制剂复配的影响规律、抑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探明了甘氨酸、L-精氨酸对水合物形成及相平衡影响规律,揭示了亲水性氨基酸抑制水合物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甘氨酸、L-精氨酸水溶液不仅提高了相同温度条件下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压力,还具有扰动水分子结构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发现甘氨酸由于自身链长的原因在溶液中分布更均匀,可以更有效阻止水合物成核,使甘氨酸抑制水合物形成时间(312.67min)远大于L-精氨酸抑制水合物形成时间(216.71min)。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甘氨酸与KHIs复配对水合物的影响规律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甘氨酸与PVPK90、VC-713复配时,其添加量分别大于3.0wt%、1.5wt%时,水合物不再形成,抑制效果优于单独体系,这是由于氨基酸通过阻碍水分子形成“笼型结构”,抑制了水合物的成核;PVPK90和VC-713通过吸附作用包裹在“笼型水合物”表面抑制了水合物的生长。最后,论文通过L-精氨酸与KHIs复配对水合物形成模拟实验厘清了其影响规律,揭示了协同抑制机理。PVPK90分子结构是单体单元,VC-713则是三元共聚物,VC-713更容易吸附包裹于水合物笼型结构表面,也使得VC-713更容易与亲水性氨基酸相结合,进而在抑制水合物形成方面,具有更强的协同抑制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水合物和常规油气的安全钻采及远距离输送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新疆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十分具有开发前景,但其煤层具有厚度大,多层,倾角大等特征。煤层的渗流特征,压降传播特征,气水饱和度变化特征与近水平煤层差异较大,相关研究匮乏,使得在井型,井网选择和优化上缺少足够理论支撑。本文以大倾角多厚煤层煤层气开发典型区域新疆阜康白杨河矿区为研究区,收集整理研究区生产地质资料,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实际的数值模型。针对大倾角煤层煤层气直井、水平井渗流特征;煤层厚度、层数、倾角
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增产措施,而酸液性能直接影响着酸压的效果。交联酸在酸压用酸液中耐温性较强,而目前大多数交联酸耐温不超过150℃。在高温地层酸压改造中,针对常规酸液存在高滤失、有效作用距离短、消耗过快的问题,本文开展了耐高温交联酸体系研究。本文通过评价实验优选出酸用稠化剂CQ。以氧氯化锆、丙三醇、乙酸为主要原料,三者摩尔比例为1:2:4,反应温度控制在70℃,反应时间为3h,制得有机锆交联剂
[db:内容简介]
[db:内容简介]
双水平井SAGD技术具有累计汽油比低和采收率高的优点,是稠油开采的前沿技术,然而长注汽水平井还存在蒸汽窜流、跟-趾效应和储层动用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SAGD的开采效果,因此,水平井沿程的均衡注汽技术成为进一步提高SAGD开发效果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双水平SAGD的吸汽影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地质影响因素和开发影响因素中的主控因素,发现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注汽管柱尺寸对吸汽效
[db:内容简介]
水泥环完整性是保证全生命周期下井筒完整性的关键。水泥环完整性失效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环境问题,并且会威胁人员的安全。通常来讲,对于水泥环完整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非常规油气井的生产作业措施,如高温高压开采、注水注气、压裂提高采收率等。随着生产过程的推进,井筒内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套管与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主要影响表现包括在固井界面形成油气流通通道、影响水泥石与套管的力学性能等。为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水力压裂是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水力压裂施工进行前,均需对压裂区块水力压裂后形成的复杂缝网进行评价,评价指数越高,压裂改造效果会越好。目前,国内页岩气水力压裂复杂缝网评价指数的相关模型研究还不完善,造成评价指数不准确,影响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效益。本文对长宁地区页岩气储层压裂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基于地质力学和大数据分析,采用线性核函数、5折交
系统效率是评价抽油系统能耗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采用掺稀方式开采的抽油机井在塔河等油田应用广泛,而现行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对于掺稀抽油机井适应性较差、掺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评价体系的指标较为单一且措施调整方向不够明确、掺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预测与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掺稀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掺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评价、预测与优化模型。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系统效率计算公
页岩气井压裂机理复杂,单井产量影响因素众多,当储层地质特征差异较小时,由于压裂施工参数不同常导致井间产量差异大,优化压裂参数对提高单井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威远区块137口井的地质、工程和生产数据建立了研究数据样本。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11项影响因素与产量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各因素的权重,平均不纯度减少法计算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在数据样本中剔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