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东北部的韶山煤田位于扬子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的拼接部位,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多期构造作用造就了其NNE向雁列式断裂系控制的盆、隆相间的含煤盆地。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区内煤炭的保有储量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区内主要的含煤岩系(上三叠统)进行科学地研究,总结其聚煤规律。这将对今后区内的找煤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是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野外露头、钻孔、岩石样品测试分析等各种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煤盆地分析的方法与原理并结合地层学、沉积学、岩石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完成的。对韶山煤田上三叠统含煤地层的岩石类型、岩性特征及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区进行了沉积体系的划分和系统的成因相组合分析。研究表明,上三叠统含煤地层主要为海湾-泻湖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有潮坪、泻湖、障壁砂坝、泥炭沼泽等,揭示了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最后,根据研究区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相互间的关系及沉积环境的演化,总结了聚煤规律,并指出了本区上三叠统今后找煤工作的优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