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伦理与英汉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c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①有学者提出建立翻译学科以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1990 年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在其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问题。文化研究引领了翻译研究领域的浪潮,冲破了语言学派二元对立式封闭、静态的研究模式,并为译界引入了许多新的理论视角,从而促成了翻译研究领域学术流派层出不穷的局面,如先后出现了多元系统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翻译理论等等。进入21 世纪,文化学热潮稍稍平息,一些西方学者倡导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对翻译研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了“翻译研究中伦理回归”的主张。这无疑将翻译研究导向新的研究维度,同时引发了一些值得研究、且亟待澄清的问题:“翻译伦理的内涵是什么”,“当代译者应该遵从怎样的翻译伦理”。鉴于对翻译伦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翻译理论研究的关注焦点,而国内有关研究尚处初始阶段,本文试图在借助伦理学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及原理,界定翻译伦理的定义和性质基础上,进一步就此问题,从历时角度进行理论探析和实证研究。希冀通过考察我国传统译论中所蕴涵的伦理观,以及分析英汉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实现寻求某种翻译道德共识的理论任务,即针对文学翻译,厘定翻译伦理与当代译者之间的关系,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行为成为跨文化思维与实践的活动,译者应尽可能地避免文化误读现象的出现并保持原作中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ARM公司近日宣布正式任命吴雄昂代替谭军出任ARM中国区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这一消息曾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对ARM是否要改变在中国的策略或商业模式有一些疑问。《EDN China》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七个战略,其中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建设科技强国、智慧社会等理念.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当
传统LCD背光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光源,但由于各国对电子产品环保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LCD面板厂商开始转向LED背光光源。面对LED取代CCFL背光源的趋势,Microsemi公司推出了D
督查是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督查工作,他深刻指出:“督查工作很重要,它是全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近两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概念提出后,对京津冀旅游或某地体育旅游的现状、优劣研究较多,研究存在严重的相近性,缺乏主体创新精神。在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