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结构的同相供电装置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水平和电力技术的协同发展,推动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向高速、重载方向的不断创新。因此,使得电铁牵引供电系统的三大电能质量问题,负序、谐波、无功,以及“电分相”等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为了更好的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着牵引供电方式的改革,研究同相牵引供电系统是从本质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全面分析了现有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类型以及所采用的拓扑结构,面对电铁高压、大容量治理的实际需求,总结出现有装置不仅需要笨重、庞大的变压器,而且存在成本高、器件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改进现有系统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相三桥臂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和V/V接线变压器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装置。给出了新型同相牵引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了V/V接线变压器的负序电流特性、容量利用率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MMC变换器的工作机理。运用矢量分析方法分别对基于全补偿和部分补偿两种工况下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装置的补偿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装置有功转移与负序补偿的原理,同时给出了补偿电流与补偿系数、负载电流之间的关系。为降低装置的初始成本,进一步展开了装置补偿容量的讨论,对比分析了四种补偿方案下装置的补偿容量、有功传输和补偿效果,选择了基于最小补偿容量的补偿方案。采用了基于瞬时功率法的综合补偿电流的实时检测方法,针对补偿电流的生成,采用了载波移相脉宽调制技术。为了提高补偿电流跟踪的稳态精度和响应速度,引入了基于P1控制和重复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解决传统的负序二倍频坐标变换不适用于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环流控制方法。设计了新型同相牵引供电装置主电路参数的选取原则。最后,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对同相牵引供电装置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装置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能够以最低的补偿容量有效地改善电铁的电能质量,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新型同相牵引供电装置的拓扑结构和所采用的补偿方案、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推动电铁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经济价值。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investigating regularity criteria for the 3-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flows in terms of horizontal derivative components of the pressure
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旋转机械正朝着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对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
变压器是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系统里的主要设备,为电能在电网中安全稳定传输提供保障,并使电能在电网中可以以更加经济合理的方式运行。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电力
在一定的温度、应变率或合适的预变形下,多种合金材料都会出现特殊的塑性失稳现象,即时域上的锯齿形应力屈服和空域上的应变局域化,这一现象被称之为Portevin-Le Chatelier(PLC)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变形前后的两幅数字化的散斑图像进行相关识别,通过相关运算,最终实现面内位移场的测量。从数字图像相
纳米晶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晶粒尺寸很小,界面所占比例高),使其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及物理化学性能,利用纳米金属材料的优异性能对传统工程金属材料进行结构改良,将可能提
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电气设备的检修体制逐渐由定期维修向状态维修转变,为了实施变压器的状态维修,需要对变压器的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本文对变压器的健康状态评分采用100分制,给出了变压器状态5等级划分,确定了影响变压器综合状态的各项参数及其评分方法,并由此总结出了变压器综合状态评估的决策结构图。本文分别利用了贝叶斯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进行了建模,分别给出了变压器状态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对结构的动态响应,众多研究集中于结构的振动分析,且采用模态分析等方法并考虑较长期的动力反应。对于结构的瞬态响应的精确预测,应借助波动特性分析。本文发展了三维杆系结构动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一种新兴交通工具,方便快捷,牵引传动控制系统是地铁车辆的关键技术,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有助于提高牵引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节约成本。
Based on empirical likelihood method and QR decomposition technique,an orthogonality empirical likelihood based estimation method for the fixed effects in l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