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PLR)及血清CA125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差别及其对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病理特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妇科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因子宫内膜病变入院行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127例,设为研究组。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的149例,设为增生组;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57例,设为息肉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CA125指标、术前1周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s)、单核细胞绝对值(AMCs)、淋巴细胞绝对值(ALCs)、血小板计数(PCs)及术后病理资料,并计算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绝对值(PLR)。应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患者及不同病理特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ANCs、AMCs、ALCs、PCs、CA125、PLR、NLR、MLR的差别;同时应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检验指标在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特征中的截断值和诊断价值。结果:1、三组患者的年龄、ALCs、PLR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P<0.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患者的ALCs明显低于息肉组患者,而PLR明显高于息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s、AMCs、NLR、MLR、CA125等则无显著差异。2、术后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PCs、NLR、PLR及血清CA125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II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PCs、NLR、PLR、血清CA125明显高于I期患者(P<0.05)。但NLR、PLR、MLR及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同病理分级中无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Cs、NLR、MLR及血清CA125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受累患者的ANCs、NLR值明显高于脉管未受累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计算得到NLR、PLR、PCs及血清CA125单独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晚期的临界值分别为2.69、146.05、238/L、63.90U/ml,敏感度分别为81.8%、81.8%、100.0%、63.6%,特异度分别为68.9%、49.5%、40.8%、92.2%。四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NLR、MLR、PCs及血清CA125单独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2.69、0.18、238/L、63.90 U/ml,敏感度分别为75.0%、87.5%、100.0%、62.5%,特异度分别为67.0%、56.6%、39.6%、90.6%。CA125+NLR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独诊断及四项联合诊断。NLR、ANCs单独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2.69、5.42×10^9/L,敏感度分别为70.6%、58.8%,特异度分别为65.5%、79.1%。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略优于单独诊断,敏感度为52.9%,特异度为80.9%。结论:1、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ALCs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降低,PLR升高。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各指标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2、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NLR、PLR、PCs、血清CA125的增高与肿瘤的分期有关,III期患者的NLR、PLR、PCs、血清CA125明显高于I期患者。NLR、PLR、PCs及血清CA125可预测肿瘤是否已进展至晚期,四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3、ANCs、NLR联合评估对于术前预测脉管受累情况具有一定价值。4、NLR、MLR、PCs、血清CA125对于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A125+NLR联合预测的诊断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