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皮质运动区μ波影响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促进作用,并借助视频脑电技术探讨镜像疗法对患者大脑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早期康复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疗法,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11-12周。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上肢部分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用视频脑电技术分析2组患者脑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指数(脑电信号采集点为Cz、CPz、CP3及C3共4个区域)。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RAT、上肢FMA、FIM评分及脑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指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RAT、上肢FMA、FIM评分及脑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ARAT、上肢 FMA、FIM评分[分别为(31.07±7.75)分、(31.27±7.66)分和(72.97±16.38)分]及Cz、CPz、CP3及C3脑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指数[分别为(-0.28±0.09)、(-0.32±0.13)、(-0.28±0.12)及(-0.32±0.13)]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辅以镜像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借助视频脑电技术发现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作用较明显,从电生理角度初步揭示镜像疗法的可能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7月21—22日赤峰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的特征。结果表明:高空西伯利亚高压脊发展北伸,与前
在国内产业亟需结构调整、制造业正在优化升级,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常态,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拟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研究对象,在制造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重点探讨制造业服务化与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及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对寻求提升制
《实用汉语教科书》是俄罗斯使用最广泛的本土汉语教材。评估这本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改进俄罗斯的汉语教材编写。问卷调查和访谈了50个使用该教材的俄罗斯师生,并对教材的
建国以来三次生育高峰陆续带来三次老龄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需要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福利改革的推进,养老服务逐渐趋向社会化,在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不断推进实施,越来越多中国员工将会“走出去”参与海外项目建设。在海外项目建设中,施工人员需要面对的工作情景比国内更加复杂,必须面对不同文化环境
我国普通高校开始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始于1987年,迄今为止,在走过的三十多年的时间中[1],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参加国际以及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对
阐述了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修复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bFGF微球缓释技术和相关支架材料。针对目前限制bFGF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bFGF缓释技
本文介绍了计算水中吸收剂量引入的新的ND因子,并举例说明如何计算ND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