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操在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体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越来越多的群众对体操产生极大的兴趣。然而由于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及对人体要求的高素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目在大众健身中的普及。而体操自身的危险性也给体操教学带来-定的阻碍和影响。特别是训练或学习中无意识的损伤也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操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变化,各个时期对体操概念的理解都各不相同。现代社会对体操的概念理解是以徒手动作训练、和在不同器械上完成不同动作类型与动作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的练习,使学生的潜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体操动作的练习可以表现人的控制能力,体操这一项目是一项具有相当高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体操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院系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是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的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体育实践课程的目的。体操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它具有项目多,内容丰富,形式复杂多样,动作多为人为设计,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的配合,它的动作多表现为封闭性的运动技能,在实践中身体经常在非常规条件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随着体操运动向力、难、新、稳、美方向全面发展,动力性翻转与静力性支撑组成成套动作,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体操专项所需之能力。否则将产生身体素质发展跟不上掌握高难度技术动作的矛盾,这是体操运动较其它专项运动导致损伤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的优劣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多少进行分析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中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基本形式进行体操专项的技术学习,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对学生身心两方面无形中施加上了沉重的压力,其结果造成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体操技能水平下降。在教学训练中,运动员如果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减少和防止运动损伤的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四川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体操专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解决体操教学中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这一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为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加快教学向目标靠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