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是棉花高产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我国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恶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建立与当前生产模式相匹配的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方式,大田栽培条件下选用棉花品种泗杂3号,于长江下游棉区(江苏大丰120°13′E,32°56′N)麦棉两熟种植系统不同地力水平下设置不同栽培管理方式(超高产栽培管理(SH)、常规栽培管理(FP)、高产高效栽培管理(HH))试验,研究主要内容有:(1)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生物量累积的影响(2)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3)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对棉田温光水肥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栽培管理方式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 因育苗方式不同导致HH相对于SH和FP生育期进程落后15-20天,但花铃期相对较高的生物量累积速率使HH仍有较高的生物量和产量。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棉花花铃期单株农艺性状(果枝数、果节数、铃数)表现为FP>SH>HH,但由于FP密度偏小导致群体农艺性状SH>HH>FP。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棉花群体生物量累积SH>HH>FP,不同地力水平间差异显著。栽培管理方式显著影响棉花的生物量分配,其中营养器官、生殖器官比例和根冠比、叶铃比受栽培管理方式和地力水平影响显著。 2栽培管理方式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棉花皮棉产量以SH>HH>FP,与生物量累积和施氮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地力水平间差异显著。铃数是产量构成因子中影响产量的关键,栽培管理方式对铃重无显著影响,HH、SH处理衣分显著高于FP、N0处理。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棉纤维品质中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差异显著,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马克隆值差异不显著。 3栽培管理方式对棉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栽培管理方式和地力水平显著影响棉花产量,而产量的差异主要由温光、氮肥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造成。棉花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是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高地力田块资源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低地力,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棉田温光资源利用效率HH>SH>FP。高产高效栽培较常规栽培产量提高27.5%,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7%、23.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1%,是长江下游较为适宜的栽培方式。因此未来生产中应进一步合理优化栽培方式来提高棉田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