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地区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机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北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是国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两个煤层气区之一。但该区由于地处盆地边缘,煤储层形成条件异常复杂,构造条件更加复杂,储层物性非均质性较强,这给该区煤层气开发带来了较大困难。论文以渭北煤层气富集区为研究区,从该区韩城、合阳、澄城三大矿区开展地质研究工作,采集20余个煤矿的煤岩样品,进行煤岩煤质、显微组分、显微裂隙、扫描电镜、等温吸附、压汞孔隙测试、覆压渗透率测试、X射线-CT扫描、声发射等各类实验。结合地质资料和煤层气试井资料研究,分析了渭北地区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机理。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通过系统研究构造地质特征、地层沉积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煤储层发育与展布特征,阐明了渭北地区煤层气富集区的地质特征,揭示了煤层气储层差异发育的地质控制机理。(2)通过分析煤层气储层含气特征、吸附解吸特征、孔裂隙发育特征和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揭示了渭北地区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并建立了储层物性的测井定量模型。(3)开展了渭北地区埋藏演化史、热演化史和生烃演化史的数值模拟,阐明了煤层气储层成藏演化特征,建立了煤层气储层成藏演化模式,揭示了成藏演化过程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机理。(4)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煤岩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煤储层气体吸附特征。利用气体吸附势理论,建立了温度、压力变化下的煤储层甲烷综合吸附模型。(5)开展了不同压力变化下的煤岩渗透率演化实验,阐明了气体滑脱、基质收缩和有效应力三大地质力学效应对煤储层裂隙和渗透率演化的控制机理,建立了压力变化下的渗透率演化模型。
其他文献
近些年我国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工程造价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工程的投资方向,还能影响工程的投资数额,贯穿于建筑施工
《中国电大教育》杂志通讯报道工作会议于1998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电大的通讯员和特约代表共40人。中央电大副校长孙绿怡同志
《福建电大学报》是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将于1999年正式启用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出版。 本刊立足电大,面向社会,坚持“双百”方针和求实创新
生地是中药材中的大品种,只要搞过中药的都认识生地。然而,今年生地产新则是别开生面,给人一种亮丽的姿态,一反产新跌价的常规反而缓缓上升,从产新到现在,生地价格已升了3元(千克价
随着导航技术的发展,导航信号的频带变得越来越拥挤。BOC(Binary OffsetCarrier)调制的提出合理有效地利用了频带资源。与传统的GPS信号相比,BOC信号采用二进制偏移载波调制,这
SWA集团董事Scott Slaney谈“绿色景观基础设施”;全球化城市指标报告:伦敦和纽约依然处于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Gomez是Compuware的Web性能部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管理专家,用于组织优化其Web和移动应用可用性和质量,并预先识别对业务产生影响的问题。
锦92块是历经30年开发的老区块,目前主体部位井网完善,继续挖掘剩余油潜力不大,边部油层相对较薄的空白区成为油田开发后期研究的主要潜力区域。由于井点较少,一般的地层对比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论”。他认为,终身教育“应是人的一生中持久不断的过程,应该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向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苋属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约有70种,该属植物的种子及花十分微小,种间鉴别较为困难。我国共有苋属植物17种2亚种,该属已成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优势属并造成了一定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