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虫灯对天敌昆虫优势种生态安全性评价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770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林生产中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导致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均受到极大威胁,作为一种主要的替代技术—灯光诱控的研发和使用愈来愈获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然而,目前的诱虫灯普遍缺乏选择性,防治靶标害虫的同时也会杀伤大量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等,成为困扰灯光诱控技术创新发展、升级换代和大面积应用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标记-释放-回收、田间灯诱和室内多向选择行为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诱虫灯对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等天敌昆虫优势种生态安全的影响,以期为研发天敌友好型诱虫光源和科学、高效使用诱虫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标记回收方法下诱虫灯对天敌昆虫优势种的影响在诱虫灯周围东、南、西、北4个方位,10m、30m、50m 3个距离标记释放龟纹瓢虫(5组。雌雄比1:1。共18000头),同样方位5m、10m、15m 3个距离标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3组。雌雄比1:1。共18000头)。其中回收龟纹瓢虫共717头,回收率3.98%,松毛虫赤眼蜂回收580头,回收率3.22%,表明诱虫灯对天敌昆虫优势种有影响。方位上,东部回收龟纹瓢虫、松毛虫赤眼蜂分别204、168头,回收率依次为1.13%、0.93%;南部回收分别175、138头,回收率依次为0.97%、0.77%;西部回收分别165、159头,回收率依次为0.92%、0.88%;北部回收分别173、115头,回收率依次为0.96%、0.64%。表明方位对诱虫灯引诱天敌昆虫无显著影响。距离上,10m处、30m处、50m处回收龟纹瓢虫分别343、224、147头,回收率依次为1.91%、1.24%、0.82%;5m处、10m处、15m处回收松毛虫赤眼蜂分别285、173、122头,回收率依次为1.58%、0.96%、0.68%。表明距离对诱虫灯引诱天敌昆虫有显著影响,距灯源越近龟纹瓢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越易被吸引。性别上,回收龟纹瓢虫雌性成虫、雄性成虫分别363、354头,占比依次为50.63%、49.37%,雌雄比为1.03:1,显示性别对诱虫灯引诱龟纹瓢虫无显著影响;回收松毛虫赤眼蜂雌性成虫、雄性成虫分别258、322头,占比依次为44.55%、55.45%,雌雄比为1:1.25,雌性回收率低于雄性,显示性别对诱虫灯引诱松毛虫赤眼蜂有显著影响。表明性别对诱虫灯引诱天敌昆虫有一定影响,且与特定天敌种类有关。2.田间温、湿度条件对诱虫灯引诱天敌昆虫、主要害虫的种类、个体数量及益害比的影响依据试验期间逐日诱集的天敌、主要害虫种类、个体数量,计得益害比,结合同期温度、相对湿度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了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温度升高诱虫灯诱集的天敌种类数量增多,个体数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位于25℃左右;主要害虫科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个体数则逐渐增多。23℃-25℃时益害比较高,24℃时诱集天敌昆虫85.59头,害虫168.27头,益害比最高,为1:1.97。随相对湿度升高,诱虫灯诱集的天敌昆虫的种数和个体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主要害虫科数及其个体数均呈渐降低后渐升高再渐降低的倒“S”型式样。相对湿度91%、96%时益害比较高,分别诱集天敌昆虫97.50头、96.52头,害虫260.50、173.80头,益害比达到了 1:2.67和1:1.81。3.天敌昆虫、主要害虫夜间上灯节律和季节节律6-9月试验期间,逐夜逐小时记录并统计了天敌昆虫20种和主要害虫10科的上灯节律。结果发现龟纹瓢虫、松毛虫赤眼蜂上灯时间均为21:00-24:00,其他天敌则大多在21:00-1:00,而主要害虫上灯时间相对分散。从益害比看,23:00-1:00时段较高,0:00出现峰值,为1:1.9。同期,逐月记录统计并分析了天敌昆虫30种和主要害虫10科的上灯季节节律。结果发现,龟纹瓢虫在6、7、8、9月均可上灯,松毛虫赤眼蜂仅在6、7、8月上灯,其余依种类呈各自特定的上灯月份;主要害虫中除长泥甲科6月无上灯外,其他种类在6-9月份均有上灯。从益害比看,6、7月较低,8、9月较高。4.夜间龟纹瓢虫、松毛虫赤眼蜂的逐小时波长选择行为利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装置,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夜间测定了龟纹瓢虫、松毛虫赤眼蜂对100 lux光强下7种不同波长LED灯的逐小时波长选择行为。结果显示,21:00-1:00较活跃时段龟纹瓢虫对紫外光和蓝色光均有显著趋性,2:00-3:00仍对紫外光有显著趋性,4:00-5:00选择率显著降低,对各波长偏好均不显著。表明龟纹瓢虫夜间对紫外和蓝光均有显著趋性,但其波长选择强弱一定程度上受特定时段影响。21:00-24:00较活跃时段松毛虫赤眼蜂亦对紫外光有显著趋性,1:00-5:00整体选择率降低,对各波长偏好均不显著。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夜间对紫外光有显著趋性,但其波长选择强弱一定程度上受特定时段影响。本文创新点在于从天敌昆虫优势种群、性别、益害比等关键因子入手,较系统评价了目前了应用较广诱虫灯的生物生态安全性,明确了其对龟纹瓢虫、松毛虫赤眼蜂等优势天敌种群的影响和有关重要影响因子,揭示了其夜间上灯节律、季节节律和偏嗜波长等,这些结果将为研发天敌友好型诱虫光源及其技术,和基于生物生态安全、高效的使用诱虫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正>宋代,在士大夫生活中,焚一丸佳香,与吟诗作词、鉴赏书画文物、闻歌观舞、听琴、谈禅、辩论历史政治一样,是不可或缺的雅享之一。王公权臣、后妃贵妇中都有制香方面的名家高手,而在文人士大夫中,这种爱好尤其普遍。黄庭坚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动态",讲述了一则亲身经历,就显示出了宋代士大夫特有的风骨和清雅。
期刊
目前,国内钻具输送系统适用范围小,仅支持单根钻杆的输送,不支持立根(三根钻杆首尾连接)输送。当钻具输送系统将钻杆从地面送至钻井平台时,还需要借助高空中二层台的机械手等装置进行立根的接拆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稳定性,且反复的输送单根钻杆以及接拆立根工作会导致钻井工作效率降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陆地立根输送装置,不仅能满足多种型号立根的输送要求,还可对单根钻杆、钻铤、套管进行输送。避免高空中二
学位
视频作为主要的视觉信息载体,承载着丰富且生动的视觉内容,在国防安全、工作教育、生活娱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视频质量的衰减直接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干扰视觉任务的推进与决策,降低执行效率。因此,研究视频质量评价方法能有效估计视频的质量衰减情况,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与任务执行效率。区别于数字图像,视频具有丰富的空时特性,包括内容在短时形成的运动信息和长时的时序关系,而空时特性的刻画不足将严重影响视
学位
随着绿色低碳、能源降本增效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加快数字化技术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任务。从发展趋势看,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在代替传统煤炭、非化石能源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新能源行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技
学位
混空轻烃燃气是轻烃原料经过工艺装置气化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配制成的可燃气体。这种新型燃气热值高、来源广、生产使用灵活,可替代天然气作气态燃料,解决天然气短缺及无管网区无燃气供应问题。我国先后颁布了相关标准规范,但轻烃燃气组分多样导致燃烧稳定性和燃烧设备可靠性问题影响轻烃燃气应用发展。将轻烃原料分离提取单组分制气,对主要组分异戊烷燃烧反应机理研究,可为支链烷烃及高碳烷烃制气燃烧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基
学位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企业亟需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质效。企业对关键岗位的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和优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利用各种考核机制更好地激发关键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关键岗位绩效考核方案优化工作是每个企业都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国际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拥有丰富业务经验、广泛业务资
学位
伏马毒素对土壤、农作物秸秆污染严重,特别是在秸秆还田耕作模式下,秸秆中以伏马毒素为代表的真菌毒素和以镰孢菌为主的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秸秆及土壤中的伏马毒素通过传导富集于植株体内,多食性害虫棉铃虫在取食众多宿主植物时会摄入外源毒素,但其体内对外源物质的解毒代谢机制还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探究了受FB1胁迫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筛选了抗性品系,并检测了 FB1对其解毒酶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转录
学位
河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河北平原作为水资源匮乏地区,小麦限水灌溉逐渐普及,而为弥补限水引起的减产又增加了氮素投入;同时,随着保护性耕作推广、品种更替等因素,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土传病害已逐渐成为该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基于此,本研究于2020~2022年小麦季,在河北平原中北部辛集市、保定市徐水和石家庄市赵县等小麦主产区,选择95个小麦品种,研究灌水次数(春季
学位
河北平原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茎基腐病是河北平原小麦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气候变化、品种更替及水肥管理措施等因素,尤其是气候暖化可能导致的越冬菌源数量大幅增加,该区小麦茎基腐病已出现明显加重趋势。另外,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生发展的监测严重依赖人工,效率较为低下,如何通过冠层快速准确的对该病进行监测识别已成为小麦土传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研究
学位
蛴螬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化学防治方法一直是防治此类害虫的首选方式,近年来造成了抗药性不断增强、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利用昆虫病原真菌的防治害虫逐渐成为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然而,微生物制剂存在见效慢,杀虫效率低等缺点,使得菌药复配成为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期研制球孢白僵菌与化学农药复配药剂,优化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今后蛴螬田间防治及抗性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