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问充质干细胞(MSC)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效应。但MSC是非均一性的细胞群,其中各个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究竟如何尚未阐明。我实验室新近的研究表明:人Stro-1~+MSC在小鼠体内有着较Stro-1~-MSC明显增强的组织器官归巢能力,而Stro-1~-MSC造血支持能力更强。由此我们设想,Stro-1~+MSC更广泛的组织器官归巢功能是否表明其具有更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从而更容易跨越异种免疫监控?为验证这一设想,我们从人MSC中筛选出Stro-1~+亚群,并将1,000~30,000不同数量的Stro-1~+MSC或Stro-1~-MSC加入到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或PHA+IL-2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结果显示不论是Stro-1~+MSC还Stro-1~-MSC,都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效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Stro-1~+MSC的抑制效应显著强于相同剂量的Stro-1~-MSC(p<0.05),1,000个Stro-1~+MSC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甚至强于10,000个Stro-1~-MSC。为探讨Stro-1~+MSC和Stro-1~-MSC免疫调节作用的上述显著差异在MSC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非直接接触的条件下是否依然存在,我们用微孔膜法(Transwell)将MLR体系置于微孔膜上层,Stro-1~+MSC或Stro-1~-MSC置于下层。结果发现在上述实验条件下,Stro-1~+MSC产生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仍明显高于Stro-1~-MSC(p<0.05),但物理性的直接接触会进一步加深该效应,表明有效浓度的可溶性因子在MSC的免疫调节中发挥了作用。为进一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探讨何种因子涉及MSC不同亚群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我们用实时定量RT一PCR法比较细胞因子TGF一pl,工L一10(此二者为公认的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性因子),SDF一1(与其受体CXC4共同介导干细胞归巢的化学因子)等在Stro一1+MSC和Stro一1一MSC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上述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在MSC两亚群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说明其他尚未被探明的因子涉及其中。综上所述,我们的发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在体外扩增MSC前首先筛选其中的Stro一1十MSC再行体内输注,仅以少量细胞便可发挥更为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特别适合应用于GVHD发生率较高的移植类型,如无关供体移植、半相合移植等。除了上述的系列研究,我们还建立了人MSC培养的新方法,既以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取代胎牛血清(FBS)在体外更为安全高效地培养和扩增可备临床使用的M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