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功能模拟和新型材料开发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分子有序聚集而成的超分子结构,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些物质的性质。π—π芳环堆积作用在化合物的自组装和聚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许多金属配合物的结构报道中,均提及了π—π芳环堆积作用,但是其本质未被详述。本论文工作通过检索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对邻菲洛林的π—π芳环堆积现象进行了几何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分子间邻菲洛林平面几乎平行接触,也就是说,二面角接近0。邻菲洛林环面对面的完全重叠几乎没有。常见的情况是芳环错位重叠。环平面的法向量与连接环心的向量之间的夹角大约20°且环心间距离3.8(?)。π—σ作用稳定了这样的错位平行芳环堆积作用。在环心距离3.8(?)附近,邻菲洛林的苯环与来自另一分子的邻菲洛林的吡啶环最容易重叠堆积,其次是苯环之间,吡啶环之间最不容易重叠堆积。除此之外,本论文工作还合成了三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并得到了它们的单晶,通过XRD测定了它们的三维结构。其中,配合物Ⅰ中发现了芳环堆积作用,而配合物Ⅱ中却没有发现芳环堆积作用。这是因为配合物Ⅱ中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阻碍了芳环堆积作用的形成。此外,三个结构中都发现了氢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