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论和舆情是社会的晴雨表,是公众态度和意见的重要显现方式。较传统媒体时代而言,新媒体环境中舆论的井喷式扩张,成为一个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公众情绪化表达的蔓延之势,触目惊心,是当代社会风险的一种重要风向标。公众情绪正在更加强劲地影响着舆论生态和结构。本文以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为主要切入点,研究新媒体传播中公众情绪因素的发生机制、扩张镜像及其演化过程与特征,从公众情绪的视角,探究新媒体传播对社会结构、社会传播机制的影响。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辱母杀人案”中公众情绪传播的触发因素以及情感动员方式;第二,根据事件的主要时间节点分析公众情绪的演化过程与特征;第三,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研究公众情绪传播的路径并对网民跟帖进行话语分析。最后,通过对“辱母杀人案”公众情绪传播的研究,透析类似事件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与社会风险。在文章的结语部分试图提出公众情绪疏导和理性表达的策略。通过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公众情绪的表现分明显化和隐匿化两种,在传播过程中负面的明显化情绪容易被传染和放大。第二,公众情绪的形成主要由事件本身具备的触发要素、公众的社会心理以及情感动员策略三方面构成。正反情绪的构成比例以及呈现强度都受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第三,社交媒体在情感动员方面作用明显,大众媒体和政务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能促使舆论场中建设性话语的出现,引导舆论走向理性平和状态。论文认为,“辱母杀人案”中公众情绪的传播对事件的公平处理有一定的正向效应,但同时也存在不可小觑的负效应,需对负面社会效应进行研判并予以应对。政府部门要构建完善的政法新媒体网,建立立体式传播格局,对舆论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反馈等,同时,利用媒体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