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扰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植物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鼠类对植物群落、土壤特性有着显著影响。其采食活动显著影响着植被演替和被采食植物的丰富度。其掘洞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肥力、渗透性,这些环境因素的改变又影响着植被结构和物种组成。国外就荒漠鼠类扰动对土壤、植被的影响已经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国内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却少见报道。   大沙鼠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为荒漠地典型鼠种之一,其对荒漠植物群落和土壤的扰动效应尚不清楚。研究其对荒漠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鼠类在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中的作用。2005年9月~2006年5月,作者3次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采集土样和植物样方数据。利用常规实验室方法对比分析了10组大沙鼠洞区和对照区表层(0~5cm)、深层(20~30cm)土壤含水量、养分、盐分等20项指标的差异性。调查了大沙鼠洞区、过渡区、对照区的植物种类、密度、盖度,并利用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如下:   1)大沙鼠的扰动,导致水分渗透能力发生变化。大沙鼠洞区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无扰动对照区,深层高于对照区。   2)大沙鼠掘洞、排泄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洞区表层土壤全N、全P含量增加,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降低;洞区深层土壤全N、全P、全K、速效N含量减少,速效P、速效K含量增加。   3)大沙鼠的扰动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发育,洞区土壤深层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区,其中真菌数量约为对照区的5倍。   4)大沙鼠采食、掘洞行为促进了草本植物,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发育,抑制了小半灌木的生长。   5)大沙鼠的扰动改变了生物结皮的演替格局,导致生物结皮始终处于初级演替阶段。扰动程度的差异对生物结皮的种类、盖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荒漠跳鼠是典型的双足跳跃啮齿类,以拥有显著延长的后肢、融合炮骨和减少的足趾成为研究骨骼形态功能进化的绝佳模型。骨骼结构应该能够满足生态学适应的运动需求。为了真正理
期刊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杜鹃属植物分类学以及其他相关的专著和文献资料,对中外杜鹃属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查阅了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华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中职业分布不断更新,工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时间,相应地,久坐伏案型人群占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久坐时人们很难一直维持健康坐姿,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坐姿,人体眼部、颈椎、脊椎、腰椎等部位出现损伤引发病变的几率非常之大。研究坐姿矫正系统对帮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保持健康的坐姿,从而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维护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目前在坐姿实时监测研究
发球是排球比赛的开始,也是比赛中重要的进攻手段,但中学生在比赛中发球的心理因素对发球的技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通过分析比赛中影响中学生发球的主客观因素,并从发球训练与心
期刊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