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世界基础能源的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猛增,石油供应越来越依赖国外进口。因此,探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石油价格的决定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详细回顾了石油价格决定理论,包括石油市场结构理论、OPEC对油价影响理论、多因素计量分析回顾。描述世界石油市场现状、几种贸易价格指数。世界石油市场现状主要包括石油储量、基本生产和需求等状况。在研究方法上,将决定石油价格的因素从理论上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长期基本因素,如供给、需求、石油库存、美元指数;第二部分是中短期货币金融因素,如原油期货市场持仓量、证券市场、货币流动性、资金投机因素;第三部分是其他意外突发事件,如政治局势动荡、突发战争冲突、气候突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国际油价有较多的决定因素。在长期,石油产量、石油消费量、石油库存、美元指数、货币金融因素对油价有决定作用。中短期、石油产量、石油消费量、石油库存、美元指数对油价影响不大,而主要由货币金融因素、突发意外事件冲击决定油价。第二,在不包括货币金融因素定量分析过程中,OECD石油消费量每增加1%,油价上涨27.79%;OPE原油产量与美国原油库存每增加1%,油价分别下跌3.63%、5.63%;美元汇率每上涨1%,油价下降0.97%。石油需求、石油供给、美元汇率、石油库存对油价的解释力较小,只能解释10.3%。在短期内,货币金融因素、突发事件、政治因素、气候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油价变动;包括货币金融因素的计量分析结果:石油需求、石油供给、美元汇率、石油库存、货币金融因素对油价的解释力较大,能解释80%左右。总体解释效果明显优于不包括货币金融因素的计量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