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思政课混合式学习研究

来源 :赵晨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线上学习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以其数字化、全球化、便捷性、开放性等方面的优势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改革契机,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改革创造机遇。理工科大学生是我国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理工科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重大且艰巨,因此选择正确的思政课学习方式尤为重要。思政课的混合式学习意在将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学习与思政课线上学习有机结合,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思政课学习质量与效率。本文以理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对理工科大学生思政课混合式学习进行研究。思政课混合式学习综合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双重优势,符合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遵循了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规律,适应了新时代“互联网+”大环境,能够与传统思政课堂取长补短,获取思政课学习的最优效果。但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思政课混合式学习评价模式单一、思政课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在理论的指导下,以河北省某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思政课混合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证明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入思政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理工科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成绩。最后,基于调查和实验,从学生和教师双重角度为理工科大学生思政课混合式学习提出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气候实验室极端气候环境模拟机理是支撑气候环境模拟及实验室气候试验开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温湿度、太阳辐射、降雨、降雪、冻雾、冻云和冻雨环境的模拟机理,并应用于ARJ21-700飞机、C919飞机和武器装备的实验室气候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气候环境模拟机理的实验室气候环境满足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支撑了实验室气候试验技术的发展。
期刊
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以大连市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归纳大连市以特色乡镇为切入带动乡村振兴整体发展的现实经验。研究发现,大连市特色乡镇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科技赋能,数字赋能;重视民生问题,优化人才战略;聚合宣传资源,挖掘当地特色。研究认为,以特色乡镇为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乡村振兴水平整体提升的模式是可行的,但仍需
期刊
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投资目标更加多样化,高校在动画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涌现出一批集创作与技术为一体、综合实力成熟的创作团队。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国产动画较二十年前有了更好的受众基础。中国动画电影在此基础上厚积薄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作品陆续问世。然迄今为止,相关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将从动画电影叙事学研究
期刊
计算机技术、Web技术、GIS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三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ebGIS)平台的应用逐渐增加。针对三维WebGIS平台的基础搭建过程大多相似,且基本功能相通的特点,采用B/S三层架构模式,基于Cesium开源三维地球引擎、GeoServer开源地理空间服务器,综合运用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矢量数据等多类型
期刊
由于多源异构数据获取手段多样、数据存储格式和表达方式众多,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尤其在数据与地理信息配准方面,主流技术方法和商业软件均难以保证与地形贴合的准确度。本文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格式转换、空间索引和地理配准进行研究,形成构建三维场景的3D Tiles通用格式。在地理配准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坐标和站心坐标的配准方法,使输出的模型具备坐标属性。结合该方法研究开
期刊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胎盘滋养细胞(HTR-8/SVneo cell)氧化应激模型,探讨在子痫前期(PE)氧化应激过程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否调控醌氧化还原酶1(NQO1)。方法 分别采用Nrf2诱导剂(tBHQ)、Nrf2抑制剂(ML385)处理HTR-8/SVneo cell 30 min后用250μmol/L H2O2或空白处理HTR-8/SVneo cell 4 h。继而HTR-
期刊
2014年9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爆发了“占领中环”非法集会,该事件不仅危害到了香港七百万市民和平、安宁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稳定及其对外形象。因此,本文以甘姆森的“诠释包裹”为理论基础,以2014年9月发生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的新闻编译为研究对象,以新华社的中英文新闻报道为样本来源,聚焦于2014年9月28日至2014年10月28日期间该媒体关于“占中
学位
<正>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黔南共青团聚焦普遍存在的乡村青年留不住的问题,探索以情感化凝聚、典型化引领、项目化实施、专业化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筑巢引凤”为乡村振兴留住青年人才。情感化凝聚,搭建人才反哺家乡的桥梁纽带。
期刊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青年人才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承载着振兴乡村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历史语境中,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青年展现了振兴乡村的时代担当。当前,青年群体脱离农村场域,缺乏扶持与引导,农村发展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多重障碍。因此,必须采用以思想振兴为先导,引领青年群体返乡归巢;以政策赋能为依托,健全青年群体发展支持体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