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表面处理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组为0.1873±0.0620μm/0.3675±0.0894μm,其余各组表面粗糙度未发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 SBS和ARI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D组(9.4295±2.1764 MPa)和E组(7.6130±2.5202 MPa)的SBS明显高于其他组,但粘接剂残留量也高于其他组;B组(4.7220±2.0002 MPa)与A组(3.7865±1.7112 MPa)的SBS差别不大(P>0.05),C组(5.7095±1.7787 MPa)略高于A组(0.05>P>0.01)。CLSM观察表面处理后的釉质,发现B组、E组与A组无明显差别,C组表面呈现粗大而不规则的划痕,而D组表面釉质的釉柱开放,出现较多孔隙;粘接托槽后用CLSM观察纵剖面发现D组有少量粘接剂突触伸入釉质,而其余各组均没有发现明显粘接剂突触。  结论:  对牙面进行不同表面处理会改变牙面釉质的粗糙度和形态,在使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时,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粘接强度。使用抛光或超声洁治的方法处理牙面不能明显增加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的粘接强度,使用10%聚丙烯酸预处理牙面能提供适宜临床需求的正畸粘接强度且对釉质的损伤较使用磷酸酸蚀更小。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行放射性碘(RAI)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分析探讨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工作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运用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I(AT1R)基因的多态性与基础血压及洛丁新临床降压疗效及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脑水肿是急性期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后果也较为严重,防治和减轻脑水肿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对于脑水肿,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通
目的 建立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观察高眼压状态下视网膜损伤的发展变化过程。检测家兔实验性急性高眼压不同压力状态下视网膜电图的变化,阐明眼压的高低变化对视电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