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桥梁尺度比例美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市民对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快速化需求越来越高。为此,很多城市相继修建了高架桥来满足该需求。目前,城市高架桥梁的设计主要是满足结构功能,对于高架桥的景观问题则考虑较少,而对城市高架景观的系统研究更少,少量的研究文献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本文从城市高架桥梁尺度比例入手,对城市高架的景观问题进行系统定量分析,以期能对今后的城市高架桥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论文阐述了城市高架桥梁景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分析了尺度和比例的定义和美学形式,得出城市高架尺度比例美学的概念。   人作为城市高架尺度比例审美的主体,对审美影响的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因素是指视野、视距、视角对尺度比例体验的影响;心理因素是指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对尺度比例的体验影响。   论文通过分析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对审美的影响,得出城市高架尺度比例的控制原则,即以人的尺度为基础、以人的视觉为依据、以心理感受为目的。   根据黄金分割、建筑仿生及D/H等理论,按照城市高架尺度比例的控制原则,论文对城市高架桥的梁、墩、桥梁上下空间尺度比例进行分析研究。梁的尺度比例包括翼缘板悬臂与底板、梁高与桥梁总高度的尺度比例;墩的尺度比例包括桥跨与墩柱高度、墩柱宽度与高度的尺度比例;空间尺度比例包括高架与两侧人行道的桥下空间尺度比例、高架与两侧建筑的桥上空间尺度比例。   论文还选取南京宁溧路高架等为典型实例,分别从梁、墩、高架桥梁上下空间三个方面对高架的尺度比例进行分析比较,以验证论文研究的适用性,并对未来城市高架桥梁景观的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空中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机场的航空飞行量急速增加,航空噪声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航空噪声的评估是控制和减轻噪声影响的基础,另一方面航空器噪声的影响因素纷繁芜杂,飞行程
光轨是2003年由Chlamtac等人提出的一种光总线概念。基于光轨概念的网络利用当前成熟的元器件和网络技术,可以提供比特和协议的透明传输,交换粒度小、带宽利用率高,支持多播
轨道交通主要承担中长距离的居民出行,提供站站之间线型走廊的快捷服务,其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与其他方式共同完成的,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换乘,尤其是通过与接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近些年的飞速发展,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逐渐加快,线网通达性日益增强,乘客行为日益多样,客流时空分布日趋复杂,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间的耦合关系日趋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子、能源、生物等领域,纳米颗粒群粒径分布的表征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科研任务。多角度动态光散射(MDLS)技术作为测量纳米及亚微米级颗粒群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