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而关于“股利之谜”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众多文献证明,公司治理水平与股利政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股利的代理理论解释认为股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遍存在的代理问题。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属于新兴资本市场,在股利政策方面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在发放股利以保护投资者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的密切联系,本文认为从公司治理角度来完善股利政策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我国公司治理方面有很多特殊性,特别是在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的特殊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公司治理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的具体关系。这对于推动中国股利政策的规范化进程,促进股利政策的合理发展和加强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所有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两个角度来考察公司治理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具体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结论分析和解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上市公司发放的股利越多;而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股利发放的股利越少,这个现象可能与当前我国的独立董事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有关;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与股利支付水平可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显著。在所有权结构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集中度都与股利支付显著负相关,这两个比例值越高,样本公司股利支付越少;国有股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发放现金股利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股利支付越多,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明显改善公司治理水平,起到制衡大股东和保护小股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