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花和山银花(亦金(山)银花)为中医临床最为常用的药材之一,均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2005年药典委员会将金银花分列成金银花和山银花,引发了金(山)银花之争,透过金(山)银花之争的表象可以看出争论的实质是对具有异质等效性的金(山)银花能否作为同一饮片品种之争,其核心问题是怎样建立起中药饮片品种的归属研究技术去正确评价不同饮片的临床等效性。故若能阐明金(山)银花异质等效的作用机理,将会为金(山)银花是否应该分列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以金(山)银花为模型药物,SD大鼠为实验动物,使用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为检测技术,探究金(山)银花客体超分子“印迹模板”特征及其代谢规律,为金(山)银花异质等效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检索和整理国内外与金(山)银花有关的文献以及数据库,建立金(山)银花成分数据库,主要包括成分的中英文名称、分子量、化学结构式、常见的质谱碎片离子、分子连接性指数(简称MCI)、成分的归属等。2.用液质联用和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金(山)银花水提成分和挥发油进行鉴定,并进行成分归类,求算不同类别成分的平均MCI。3.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对金(山)银花以及含金(山)银花的两种制剂进行交叉印迹试验,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从而探究金(山)银花印迹作用规律。4.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金(山)银花水提成分在大鼠血液、尿液以及粪便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金银花水提液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平均MCI分别为有机酸类9.06、黄酮类10.93、环烯醚萜类9.74、皂苷类29.11;山银花水提液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平均MCI分别为有机酸类8.70、黄酮类10.52、环烯醚萜类9.38、皂苷类30.56,对金(山)银花水提成分的平均MCI进行总体均数比较,F=1.26×10-4<F0.05(1,6)=8.813,故P>0.05,可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水提成分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金(山)银花各类成分的平均MCI进行比较,得P=0.713>0.05,说明金银花组与山银花组水提液中化学成分的M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金银花与山银花水提成分的MCI与保留时间均存在曲线相关,曲线方程分别为Y=0.177X2-2.028X+11.886(R2=0.678),Y=0.281X2-3.577X+17.023(R2=0.750),其中Y表示MCI,X表示保留时间。由拟合曲线得,在金银花水提成分中,当t R>5.72min时,成分的MCI与t R成正相关;在山银花水提成分中,当t R>6.36min时,成分的MCI与t R成正相关,这正如文献所报道的,MCI与溶解度相关。故可以通过成分的MCI预测成分可能的出峰时间。3.金(山)银花中挥发油分析结果为:金银花中挥发油含醛、酮、醚类,酸类、酯类较山银花种类多,而山银花的烃类和醇类较金银花多。通过计算烃类,醇类,醛、酮、醚类,酸类,酯类的平均MCI,发现金银花烃类,醇类,醛、酮、醚类,酸类,酯类的平均MCI分别为8.99、5.11、5.21、7.77、7.95;山银花烃类,醇类,醛、酮、醚类,酸类,酯类的平均MCI分别为4.99、5.50、4.18、8.04、7.69,对金(山)银花中各种挥发油类成分的MCI进行总体均数比较,F=0.7210<F0.05(1,8)=7.5709,故P>0.05,可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挥发油的分子连接性指数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对金(山)银花挥发油类成分的MCI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参数为t=1.146<t0.0 5(n=4)=2.776,P=0.316>0.05,这说明金银花和山银花挥发油的M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金(山)银花交叉印迹实验结果:山银花药渣对金银花提取液、含金银花双黄连提取液、含金银花银翘解毒片提取液的吸附常数值分别为0.620、0.585和0.359,金银花药渣对山银花提取液、含山银花双黄连提取液、含山银花银翘解毒片提取液的吸附常数值分别为0.698、0.676和0.229。对两者吸附常数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量t=-0.182,自由度df=2,双侧P=0.873>0.05,说明金银花、山银花对彼此的吸附常数不具有显著性差异。5.金(山)银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规律:两药材中化学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分布时间规律相似。用超分子“印迹模板”表征参数—MCI对金(山)银花中化学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血浆中,金银花、山银花有机酸类的平均MCI均为10.85,环烯醚萜类分别为8.12、8.23,这说明金(山)银花入血成分具有相似的超分子“印迹模板”;在粪便中,金(山)银花被检识到的原型成分种类相同,均为有机酸类和皂苷类,且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有机酸类的平均MCI分别为10.56、10.03,皂苷类的平均MCI分别为29.11、30.84,这些数据表明,金(山)银花经大鼠粪便排泄的原型成分具有相似的超分子“印迹模板”;在尿液中,金(山)银花在成分的种类上差别较大,每类成分的平均MCI不具有可比性。对金(山)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组,大鼠的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均能检测到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而绿原酸及其同分异构体只能在尿液或粪便中检识到,环烯醚萜类成分(裂环马钱苷、当药苷和裂环氧化马钱素)只能在血浆中检识到,皂苷类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甲和川续断皂苷乙)只能在粪便中检识到;与金银花组相比,山银花组中有机酸类和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与金银花相似,金(山)银花代谢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山银花尿液中能检测到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两种黄酮类成分;2.在山银花尿液、粪便、血浆中均能检测到皂苷类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结论:金(山)银花水提成分及其挥发油在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但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印迹模板;金(山)银花体外交叉印迹实验表明两药材具有相同或相似客体超分子“印迹模板”;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和皂苷类是金(山)银花主要的入血成分,其中两药在有机酸类和环烯醚萜类的平均MCI非常接近,这说明两药材入血成分中具有相似的超分子“印迹模板”。基于上述结论,说明了用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规律来阐明金(山)银花的异质等效性是可行的,同时也为金(山)银花异质等效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