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人口不断膨胀,自然资源的稀缺逐渐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循环经济作为新型的发展理念,成为人类应对自然资源制约和环境污染挑战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手段。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匮乏问题日益显现,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两大障碍,如何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十八大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符合当前我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也体现了作为世界大国的担当。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其次是对于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的简要梳理和总结;再次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框架作简单介绍,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首先阐述本文对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及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内涵的理解;其次从经济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控制理论三个角度梳理相关经典理论,从而为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综合测度,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大陆2006-2015年间30个省市(区)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动、静态测度,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总体呈现出波浪式上升趋势,且四大板块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运行趋势与全国基本保持一致,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2015年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度表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处于非有效性状态,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投入要素冗余或是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建立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城镇化水平对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政府环境规制水平、科教投入水平、潜在人力资本水平对其具有负向影响,同时对四大板块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也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对本文所得结论的总体梳理,在对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全面测度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主要是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经济发展路径;提高“产学研”结合水平,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提升;深化政府改革,提升循环经济理念实践水平;将循环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有机融合。从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循环经济动态评价体系研究以及个人、企业、政府、国际贸易对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这两个方面展现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根据循环经济运行发展的投入系统和产出系统两大维度来建立评价体系,构建出“全国-四大板块-省域”三个维度的循环经济运行系统,并在全面明确出将全国30个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后,对其进行动态、静态分析,并分解出规模效率,明确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机理。其次,在全面明确出将全国30个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基础上,本文利用DEA-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发现在研究时段内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效率主要受城镇化水平、政府环境规制水平、科教投入水平、潜在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同时对四大板块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也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为未来中国整体及四大板块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构建及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提供实证参考依据,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